上周,江蘇省民政廳、教育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近日聯合印發通知,推動社會組織切實發揮在促進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中的積極作用。記者采訪了解到,南京多家社會組織近年來已經招募了大批青年大學生社工,他們奔走在基層社區,為老人和特困居民等提供一線服務。南京市棲霞區楓盛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李璐,作為機構的黨務工作者,5年間的辛苦付出,榮獲南京市棲霞區“優秀社工”稱號。
聞聽李璐來家,老人熱情開門
“進門前先噴一點酒精消毒一下。”昨天一早,“楓盛”社工李璐早早地來到鄧秀蘭老人家里。這個小姑娘從2017年就開始在養老服務行業服務了,陸續考取了養老評估員、護理員、助理社工師等資格證書。鄧秀蘭是社區高齡獨居老人,疫情發生兩年多來,李璐等護理員每天都要上門探訪他們。邁皋橋街道有3000多位80歲以上高齡老人,需要社工或護理員每月上門兩次服務,這是政府購買項目,李璐與她的服務團隊成員需要探訪服務。從核對老人基本信息,制定每天的服務內容,到上門探訪時有的需要健康測量,有的需要理發,助購等。李璐與小伙伴一樣,參加了養老護理培訓,考取護理員資格證書。細心的服務贏得了老人的信任與家屬認可,每到一家,老人很開心點到她們,熟絡、親切、自然,年輕人的笑容感染著老人。
李璐大學專業是“社區管理與服務”,實習時開始接觸老人。入職到“楓盛”養老機構后,她不厭其煩學習各種服務技能,整天穿行于老人與社區參加各種活動,社區老年大學常有歌聲、笑聲。“小李,下節課記得提前通知我呀,我怕遲到”。
“大學生創業最重要的還是學習與實踐,在實踐中找到空間,我也沒想到自己會越干越有激情,越覺得有責任,這就是我堅守5年的動力。”李璐說。
鄧老太太原來很孤僻,不愿對社工吐露心扉,李璐多次入戶探訪、測量血壓、大雪天陪同就醫后,老人變了,對她打開心扉,愛說愛笑。關愛獨居老人一直是楓盛社工持續服務的項目,上門服務中如果發現類似鄧老這樣的,便會納入“星級關愛服務計劃”,讓老人不再孤獨。因為身體和持續疫情原因,鄧老太太的兒女照護不過來,小李與他們商量讓老人試住養老機構,那里有專業的護理與照護,家屬可以定期看望。李璐自己也時常去看望鄧奶奶。老人告訴她:已經交了兩個老朋友,住在這里很開心。
與失智老人交心,進修專業技能
為了與老小孩們加強溝通,李璐還學習專業的攝影技能,空下來教授老人們攝影。老人們有時拍了比較得以的照片,都會在微信上與李璐分享這美好時刻。
上門探訪照顧老人,幫他們拿藥、理發修腳,攙扶他們下樓、推輪椅等,李璐和同伴常常扮演了老人子女的角色。在他們思念兒女時,她就常伴老人身旁聽取他們的心里話。“很多年輕人接受不了這個職業,覺得每天陪老人做一些沒有挑戰性的護理工作,沒有價值。”李璐并不這么認為,相處中,她覺得老人其實也很可愛,有著很多人生哲學,自己總能從中收獲感動。
有愛心,多忍耐,是李璐這幾年服務老人經常提醒自己的。楊老先生患有帶狀皰疹后遺癥,一年四季都無法把衣服完整穿好,有時路人不理解他,他就會發無名火,甚至用拐杖打工作人員。年輕的李璐對楊老先生給予無限的包容和忍耐,專門參加了失能失智老人照護培訓,掌握如何與失智老人溝通、照護和評估。
"現在生活節奏快,很多兒女不是不孝順,而是沒時間照顧老人,社區居家養老就起到了替兒女照顧老人的作用。”李璐告訴記者,養老護理行業屬于朝陽產業,國家大力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這對年輕人來說是機會。“大學生在養老領域創業優勢明顯,我至今也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