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個人養老金制度近日在36個先行城市(地區)啟動實施。如何發揮商業養老保險功能,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如何吸收國外經驗,完善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如何推動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近日,恒安標準養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恒安標準養老”)董事長萬群就上述問題接受了《金融時報》記者專訪。
《金融時報》記者:作為銀保監會批設的首家具有外資背景的養老保險公司,恒安標準養老在推動中國養老金融市場發展中發揮什么作用?另外,從外方股東的經驗來看,如何應對長壽風險?
萬群:首張外資養老牌照代表了監管部門希望我們發揮橋梁作用,將國外養老金市場的成熟經驗和技術帶到中國,結合國內的監管政策、市場環境以及客戶需求,為中國廣大養老金融客戶提供更多創新和多元的產品和服務。
恒安標準養老由恒安標準人壽獨資設立,恒安標準人壽的外方股東英國安本集團(Abrdnplc)擁有近200年的養老金管理經驗,是英國優秀的養老金產品和服務提供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投資公司之一,在公司治理、風險控制、長期資金投資、全球市場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長壽時代也正在加快來臨。如果長壽風險不能得到有效的管控,養老金積累將嚴重不足,養老金體系難以持續。從國際經驗來看,應對長壽風險主要聚焦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在體制機制上完善對長壽風險的監管;二是在技術層面不斷完善對死亡率趨勢的研究和精算模型的搭建;三是在業務實踐方面不斷創新養老金計劃管理模式,豐富產品供給和服務。
從體制機制來看,完善的養老金監管措施為構建成熟統一的長壽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框架搭建了重要基礎。
在英國,養老金計劃本身受到養老金監管局監管,與養老金計劃長壽風險計量相關的事項則受到審慎監管局和金融行為監管局的雙重監管。為了更準確地評估與監管長壽風險,并將更多的機構納入監管體系,近些年,英國審慎監管局在積極簡化中小規模的長壽風險精算方法的申報制度,同時對大型養老金計劃的長壽風險計量在申報方面予以規范,通過采取這些差異化的措施,有效地將絕大部分機構都納入監管體系中。
此外,英國養老金監管部門對折現率的確定和長壽風險量化技術制定了統一標準,并要求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和養老金計劃都必須使用監管指引中建議的統一折現率來評估負債。正是由于監管層面對統一折現率和長壽風險量化技術標準的引導,使得養老金計劃之間、養老金產品供應商之間、養老金融產品之間實現了對未來負債和長壽風險量化結果的互認,促進了長壽風險債券、長壽風險調期等風險轉移市場的發展。
從技術層面來看,對人口死亡率的準確預測是衡量長壽風險的底層技術和核心能力。
為了應對長期死亡率趨勢的不確定性,英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引入離散死亡率模型來捕捉死亡率隨時間的隨機變化趨勢。離散死亡率模型通過分析各歷史節點的觀測數據,輔之計算機擬合技術,可以對直接驅動死亡率的趨勢進行描述,進而生成未來死亡率趨勢的概率分布,有效幫助精算師更準確地了解人口未來死亡率的走勢,為管控長壽風險奠定了更加可靠的技術基礎。
從業務實踐角度來看,根據市場環境變化不斷發展養老金計劃模式創新是管理長壽風險的重要手段。
過去二三十年間,英國主流養老金計劃管理模式經歷了從待遇確定型(DefinedBenefit,DB)計劃向繳費確定型(DefinedContribution,DC)計劃,再到混合計劃的轉變。驅動這種轉變的重要原因在于長壽風險日益嚴重,需要在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對長壽風險責任進行再分配,從而更有效地解決長壽風險負擔問題。
目前,我國企業年金計劃主要為DC模式。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提升,DC模式面臨的長壽風險日益突出??梢钥紤]選擇適當規模的企業年金計劃,參照國外經驗進行聯合繳費確定型(CollectiveDefinedContribution,CDC)計劃模式和混合型(HybridPensionScheme,HPS)計劃模式試點,探索長壽風險在雇主、雇員、專業管理機構間的轉移和分擔,提升我國養老金計劃應對長壽風險的能力以及改善養老金替代率,為加速到來的長壽時代做好相應的技術、產品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準備。
《金融時報》記者:從國外經驗來看,我國保險機構如何提升長壽風險管理能力?
萬群:總體而言,商業養老金的長壽風險管理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的系統性工作,包括監管、精算技術、業務創新與實踐等多個層面。
從國外經驗來看,首先,監管部門應推動形成完善的監管政策體系,從宏觀層面推動長壽風險管理的發展,鼓勵養老金模式和風險轉移手段的創新。其次,在精算技術層面加強國際交流,推動中國養老金從業機構運用前沿的精算模型和計算機擬合技術等,提高死亡率預測能力和長壽風險管理能力;在業務實踐層面,應鼓勵養老保險公司和壽險公司創新開發帶有長壽風險管理功能的養老金產品,探索提供長壽風險管理相關的咨詢顧問服務。再次,應逐步鼓勵資本市場充分參與長壽風險的管理與消化,探索對沖養老金長壽風險金融衍生品以及長壽風險證券化等投資策略的創新。最后,在個人長壽風險教育方面,專業的養老金管理機構應該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合力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行業協會及學術研究機構也應該著力推動對長壽風險的教育和研究,普及和提高個人對長壽風險的正確認知,強化全社會對養老儲蓄長期性的認識。
《金融時報》記者: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于近日啟動實施,這一制度對于推動我國養老金融發展有何意義?
萬群:今年4月份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是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文件。11月份發布的《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則標志著中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實施,養老金融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進而推動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均衡發展。
《辦法》對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各項核心工作予以了明確,為具體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基礎。根據《辦法》,個人養老金實行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相結合的方式,參與人享有稅收優惠,同時可以自主選擇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適合自身需求的養老金融產品?!掇k法》的發布,從頂層設計層面推動全民提升養老財富儲備意識,有利于引導全民將儲蓄養老轉變為投資養老,理性規劃養老資金,合理選擇金融產品。尤為重要的是,每個第三支柱參與者將擁有一個個人養老金賬戶,他們通過個人賬戶清晰、自主、持續地進行個人養老金積累,這對解決我們目前養老金的可持續性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金融時報》記者:恒安標準養老為中國個人養老金制度做了哪些準備?
萬群:作為首家具有外資背景的專業養老保險機構,我們對中國養老金市場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將充分發揮連接中國養老金市場與全球經驗的橋梁作用,緊跟中國養老保障政策改革的步伐,把國際上成熟的理念、技術和經驗帶到中國市場上,探索本土化解決方案。
恒安標準養老積極部署參與第三支柱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準備工作,近日,恒安標準養老首款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信天翁·啟航”已獲得銀保監會的批準,將于年底前上市銷售。在服務和系統方面,恒安標準養老已規劃和建設了數字化的商業養老保險信息管理系統,建立了全線上的運營管理機制和保險業務平臺,實現了從前端營銷到后端運營管理的一體化服務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