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普”數據顯示,江蘇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850.5萬人,其中90%的老人選擇居家社區養老,如何讓老年人在家中也能幸福養老?近日,江蘇省民政廳出臺《江蘇省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2-2024)》(以下簡稱《方案》),持續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努力讓老年人享有“身邊、家邊、周邊”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一刻鐘養老服務圈”
讓銀發族有了“朋友圈”
在南京江寧區湯山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今年73歲的董天文老人正在三樓的運動區和老朋友打著乒乓球。精彩扣殺、巧妙回擋……老人身手敏捷,球技精湛。董天文老人告訴記者:“我家就住在附近,5分鐘就走過來了。每天都和老伴兒到街道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來。上午我打打球,我老伴在這跳跳舞、做做健身操,中午在這吃頓飯,下午還有各種老年課堂可以上,你不知道,這一天時間過得太快了!”
最令董天文夫婦開心的,還是他們在這里的老年課堂學會了用智能手機。健康碼、行程碼怎么查詢,微信怎么視頻……老師教得認真,老人們學得仔細。“你看,這是孩子們給我們買的智能手機。上次的手機課堂上,老師特意讓我們裝的國家反詐中心的APP,可以攔截詐騙電話,安全!”老人高興地向記者介紹著他智能手機里安裝的軟件。
中午時分,分散在各個功能室的老人們結束上午的活動,來到一樓的老年食堂,熱騰騰的飯菜已經準備好了。土豆燒鴨、洋蔥炒蛋、蒜泥空心菜和冬瓜海帶湯,三菜一湯在政府補貼后,只需5元錢就能吃上。“干凈營養,價格還實惠,中午孩子們在單位吃飯,我一個人在家也省得燒飯了!”說起服務中心的助餐服務,今年75歲的阮世功老人直豎大拇指。
午飯后,不少老人選擇在二樓的日間照料中心的躺椅上補個覺,因為下午還有夏日養生課堂和精彩的電影專場等著他們。
據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民政科科長朱長寶介紹,街道依托這個1900平方米左右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配建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引入了專業的運營團隊,不僅讓老人可以在這里享受到日間照料、助餐、娛樂等服務,還把專業的照料服務送到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里。
家住南京湯山街道作廠南苑的龐美香老人,由于患有多種疾病,目前生活不能自理,通過參保南京失能照護險,每個月可享受15次免費的上門照護服務。龐美香老人說:“每次上門,護理員都幫我做按摩、陪我做復健,前幾天還幫我理了個清爽的頭發,盼著她來。”
推進原居享老,讓更多專業照護服務可感可及,根據《方案》,像這樣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在2023年底前每個城市街道都配建1家,建筑面積不少于1000㎡,在街道轄區內形成“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同時推進家庭適老化改造,到2024年底前,完成政府支持的家庭適老化改造不少于10萬戶。
互助養老!
“幸福小院”成農村留守老人好去處
“不離鄉鄰、不離鄉土”,這是大多農村老人都有的鄉土養老情結。在淮安淮陰區大福村的幸福院里,老人們正吃著剛出鍋的餃子。“我們中午在這吃一頓,挺方便的,每天不重樣!”大福村的村民濮克成告訴記者,在這里助餐,自己只要支付3元,其他都是村集體和愛心企業補貼贊助。
針對村里空巢、獨居老人多,白天老人無人照料的情況,大福村對老村部進行改造。如今,這間村級主辦的互助養老點里,老年活動室、日間照料室、醫療康復室一應俱全。幸福院還調動村內老黨員、低齡老人的積極性,組織他們為村里高齡老人提供上門巡視、送餐上門、代購、代辦等助老服務?;窗彩谢搓巺^大福村村委會主任胡海榮介紹說:“幸福院自運營以來,老人們有了自己的活動陣地,他們子女在外工作也放心,老人們在這里生活得也舒心”。
《方案》明確,到2024年底前,原則上老年人較多的建制村或較大自然村都應建成一所村級鄰里互助點。組織農村留守婦女、低齡老年人等開展互助服務。探索實行“政府補一點、集體出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付一點”的資金籌措模式,保障村級鄰里互助點可持續運營。
開門辦院
讓“田園養老”更普惠可及
“日落西山紅霞飛.....”在徐州新沂唐店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正在護理員的帶領下唱歌。走進這家養老服務中心,干凈整潔的環境,齊全的康復設施,仿佛置身一座花園式庭院。
徐州新沂原有20所農村敬老院,大多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小學改建,設施老舊、安全隱患多。近幾年,當地政府投資2億多元,打破“一鎮一院”模式,集中力量建設7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引進專業的企業團隊運營管理,每個中心設置300-400張床位,覆蓋周邊2-3個鎮,還向社會老人開放,實現資源共享。徐州新沂敬老院的轉型升級只是江蘇農村敬老院近年來提檔升級的一個縮影。目前江蘇各地積極探索,推動鄉鎮“敬老院“向現代“養老院”轉型。
此次出臺的《方案》也明確,2023年底前,綜合考慮農村老年人口、服務半徑等因素,每20萬農村老年人至少擁有1所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發揮輻射作用,向周邊老年人開放機構公共活動場所和設施,并拓展定期探訪、居家上門、短期托養等綜合性服務功能,打造人人可及的農村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建設頤養住區
探索老年認知癥友好社區建設
此外,《方案》還聚焦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將推進頤養住區公共設施與家庭空間的無障礙銜接。通過在頤養住區內建設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或者整合住區周邊醫療衛生、健康養老、志愿服務等資源,為住區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綜合為老服務。鼓勵房地產開發和建設企業根據頤養住區相關標準,設計、新建、改建頤養住區項目,到2024年底前,全省新建、改建頤養住區數量不少于18個。
同時,探索老年認知癥友好社區建設也被納入了《方案》:鼓勵各地對社區認知癥患者狀況進行識別摸底,完善檔案管理信息。有條件的地區,在社區層面開展老年認知癥的早期篩查、志愿服務、家庭成員心理支持以及服務資源介入,搭建社區認知癥關愛平臺,提高居家認知癥患者生活品質、減輕家庭照護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