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目前,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逐漸清晰,養老服務政策支持體系初步形成。但養老服務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老年人口空間結構、分布和養老服務健康資源的地理分布錯位。比如,老年人集中在中心城區,但這些地區的養老服務資源緊張;郊區養老機構多屬于高端養老市場,費用較高,并不適合中低收入人群。
城心養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謂城心養老,是一種生活在城市中心的養老方式,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養老社區的封閉管理和情感“孤島”,為老人在原先熟悉的居住環境里提供臨近子女、臨近醫療機構、生活配套完善、生活氣息濃厚的養老服務。城心養老模式可解決傳統養老機構存在的子女探望難、快速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難的問題,也契合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的要求。
近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指數課題組聯合編制的《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1)》顯示,隨著中高收入老年人比例快速增長,未來養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在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需求比例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城心養老模式受到市場歡迎。
開展城心養老,把養老機構“搬回家”,難能可貴的是能夠提供登門服務的長期照護服務項目,滿足高齡老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等群體的生活需求。目前這些服務在我國還很欠缺,長期照護服務是勞動密集型、輕資產的行業,企業進入意愿不足。未來,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積極培育市場,營造讓企業積極參與的市場氛圍。
此外,投資老齡經濟周期長、回報慢,“賺一把就走”顯然不可持續。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僅提供長期照護這種單一類型的上門服務,不足以支撐行業持續做大做強。提供優質養老服務需要政府、家庭、社區共同推進,通過多方戰略運營與合作,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