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齊曬養老服務成績單 社區須配建不少于800平方米養老服務用房
作者: 來源: 新華網 2015-06-09
《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已于2015年5月1日開始實施。6月8日上午,市民政局、規劃委、住房城鄉建設委、衛生計生委和人力社保局向市人大常委會集中報告了貫徹《條例》的基本情況,曬出各自領域開展養老服務的成績單。據了解,即將發布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設計標準》明確提出了社區級養老服務設施的新要求,即每個社區須配建不少于800平方米的養老服務用房和不少于150平方米的室外活動場地,這一級的養老服務設施須具備“步餐洗護、醫療保健、休閑活動、管理服務”四大功能?! ?br />
市民政局:
老年“優惠”將可網上辦理
《條例》原文:運用信息網絡服務平臺開展緊急呼叫、健康咨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適合老年人的服務。
2015年開始,本市全面推行養老助殘券“券變卡”,老年人刷卡即可享受便捷養老服務,服務商資金結算時間將由90天縮短為2天。截至5月21日,全市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累計申請養老助殘卡47萬張。此外,為解決老年人找不到店、花不掉錢、不了解單位或產品信息等問題,市民政局專門開發手機軟件,可實現養老助殘卡余額及交易明細查詢、周邊養老服務單位查詢、公共服務資源查詢、特供產品服務預訂、咨詢投訴等八項服務,方便老年人使用。
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表示,本市將加快建設完成養老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老年證、老年優待卡、高齡老人津貼、居家養老助殘卡等業務網上辦理,2015年內將建成養老照料中心信息管理平臺,為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提供綜合信息、服務支持。
據了解,本市已經制定養老照料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規劃到2016年底建成208個養老照料中心,實現老年人口養老服務需求全覆蓋,2015年建設40個養老照料中心的任務已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和折子工程。此外,2016年還計劃出臺《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辦法》,探索政府指導、財政出資、個人繳費等方式統籌資金,利用商業保險市場運作,為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長期護理保障。
市規劃委:
新居住區標配無障礙設計
《條例》原文:新建居住區的養老設施,應當與住宅同步規劃、建設、驗收和交付使用。
根據市規劃委提供的數據,2009年至今,中心城已新增6處獨立占地的社會養老設施用地和10余處不占地的社會養老機構,總建筑規模約16.2萬平方米,集中在朝陽、豐臺、西城等區。其中6處獨立占地項目為北京醫藥集團黨校項目、方莊老年公寓項目、朝陽區管莊鄉通惠上河嘉園二期033地塊規劃調整項目、豐臺區北京房地集團石榴園養老設施項目、朝陽區東壩單店養老社區項目和西城區天橋市民中心項目。
為更好地適應居家養老要求,市規劃委還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養老服務設施水平的新標準,比如在社區,托老所的服務規模要從每處服務3萬人至5萬人調整為0.7萬人至1萬人;社區級養老服務設施要配建不少于800平方米的養老服務用房和不少于150平方米的室外活動場地;新建居住區要在建筑出入口、扶手和走廊、樓梯和電梯、建筑內地面、自用衛生間等方面增加適老性無障礙設計。
市規劃委主任黃艷介紹說,本市正在編制的住宅設計規范中,對住宅適老性設計的有關內容進行了明確,這一規范擬于2016年發布實施。與此同時,本市在審批新建居住區的過程中,將明確把老年人居住用房和主要活動用房布置在日照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段,要求居住用房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少于兩個小時。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安全電動爬樓椅將獲政策支持
《條例》原文: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應當逐步推進老舊小區的坡道、樓梯扶手、電梯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服務設施的改造。
調查顯示,本市既有4至6層多層住宅普遍未設電梯,共計約251萬戶,其中住在3至6層的老年人約有100萬戶。不過,目前北京增設電梯的案例仍然很少,而資金問題仍是主要制約因素。以上海市為例,2014年,上海就規定,政府按照加裝電梯施工金額的40%予以補貼,最高不超過每臺24萬元,市、區縣分擔比例各為50%。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表示,上海的政策值得北京研究和借鑒。
據了解,當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電動爬樓椅和分段式接力電動踏板等幾種新型的無障礙爬樓裝置,通過在樓梯欄桿上安裝座椅、軌道和電機,為老年人上下樓提供方便,東城區東花市北里已有安裝的實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建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給予電動爬樓椅以政策支持。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主任徐賤云也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積極研究,對增設傳統的垂直電梯和電動爬樓椅等新型爬樓裝置,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和支持措施,解決好居家養老的垂直交通問題。
市衛生計生委:
無社保老年人每年可免費體檢
《條例》原文:為老年人提供體檢、醫療、護理、康復等醫療衛生服務。
據了解,市衛生系統正在開展老年人就診、出診、建立家庭病床“三優先”服務,免收老年人普通門診掛號費,對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生活困難補助的老年人免收家庭病床查床費,每年為無社會養老保障的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費體檢。
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介紹說,本市將繼續推廣全科診療模式,以方便簽約老年人為核心,不斷優化診療環境及服務流程,擴大社區衛生服務覆蓋范圍,引導簽約老年人首診在社區。與此同時,本市還將爭取政策支持,使在“醫聯體”內部核心醫院下轉到社區進行后續治療的患者,在延續使用核心醫院的治療方案時,享受同樣的藥品報銷政策。
市人力社保局:
社區家庭病床費用納入醫保
《條例》原文: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企業和社會組織享受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并應當執行政府制定的服務規范和標準。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王明山介紹說,為了方便居家養老老年人的就醫用藥,本市陸續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對現行社區藥品報銷目錄進行調整擴容,重點增加治療常見病、慢性病、老年病藥品,新增藥品224種;將社區家庭病床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起付線降低50%;老年人出院后24小時內建立家庭病床的,醫療費用按連續住院處理;放寬社區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進入醫保定點的條件,預計新增社區和養老機構衛生服務場所200家。
另據了解,企業退休人員2015年養老金增加額已于3個月前發放到位,月均增加養老金305元,全市月平均養老水平增幅為10%。與此同時,本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老年保障福利養老金待遇已連續6年調整,基礎養老金增幅為67.86%。
新聞鏈接
失能老人可獲居家養老補貼
根據市老齡委的分工安排,2015年,本市將制定《老年人自理能力評估辦法》和《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辦法》。除了將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家庭經濟情況、身體狀況、養老服務需求進行評估之外,還將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失能、失獨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給予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根據需要進行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配備生活輔助器具。目前,老年人能力評估制度和失能補貼制度,正在修改審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