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改造52.8萬殘疾人家庭 無障礙環境建設將走向村鎮
作者: 來源: 華夏時報 2015-08-08
洗澡、上廁所、做飯、走出家門,家庭的無障礙改造正漸漸改變殘疾人的生活?!?br /> “無障礙環境包括物質環境、信息交流和社區服務的無障礙。目前,我國共有8500萬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參與融入社會的重要前提。”8月3日,中國殘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呂世明在國新辦舉辦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頒布實施3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幾個臺階,對于健全人不算什么,對殘疾人來說就是一座大山;一句字幕、一個手勢語,對健全人來說可有可無,對殘疾人來說就是打開了了解世界的又一扇窗戶。同時,無障礙也體現了對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包容和權利的尊重,它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融入社會,自尊自信地生活。
據記者了解,2011年至2014年,全國共對52.8萬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有的殘疾人家庭經過改造后,重殘的殘疾人都可以獨立在家自主生活。
覆蓋面積較小
2012年8月,國務院頒布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實施3年來,該文件健全了各政府部門推動、各級殘聯組織配合、殘疾人參與和社會各界給予大力支持、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應當說“平等參與、共享融合”的無障礙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工業和信息化、廣播電視、金融、公安、教育、旅游等部門這幾年都陸續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無障礙政策措施、標準。
盡管我國無障礙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存在著覆蓋面不全、功能不完善等問題。比如像城市盲道,因為建設滯后、管理維護不到位,或“斷頭不通”,或“看得見卻用不了”,使盲道成了社會盲點。
眾所周知,盲道及其他無障礙設施是殘障人士參與社會、享受生活的必要保障,體現的是全社會對殘障人士的關愛,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但由于發展的原因,我國相當部分城市已建設施未進行無障礙改造,無障礙環境建設較為滯后。一些新建無障礙設施不規范、不系統,加上管理維護缺位,常常使好不容易建成的無障礙設施不能發揮應有作用。
同時,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村莊整治、土地開發等項目不斷實施,但許多農村仍沒有無障礙設施,給農村殘疾人生活、出行帶來極大不便。有的農村實現了街道亮化、房子美化、衛生潔化,但無障礙設施卻很少,有的甚至根本沒有無障礙設施。
為了讓更多殘疾人盡早享受到無障礙設施帶來的安全、便利,共享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果,很多地區逐漸從每年的民生工程項目款中安排專項經費,為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供資助,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存狀況,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服務需要進一步延伸
未來保障無障礙環境,相關推動政策頻出。
2014年3月,“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為在國家城鎮化進程中同步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了保障。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也都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出要求。
2015年2月,國務院又下發《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7號),進一步對全面推進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進行部署。目前無障礙環境建設已明確成為兜底補短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仍有改善提升的巨大空間,全面推進無障礙建設,對于促進殘疾人融入社會、提升生活質量、促進實現小康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無論到哪個城市,無論在機場、車站還是碼頭,還有街道、商場、銀行、電信、影劇院、賓館甚至有的農村殘疾人家庭,都配備了無障礙設施。殘疾人乘坐飛機、火車出行更加便捷;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有了法規政策保障;高考為殘疾人提供了合理便利的條件;影視作品也逐步加配字幕、手語;一些網站和電訊公司實現了信息無障礙,開通了聾人手機短信報警服務;而此次新聞發布會也開創性的在現場配備了手語翻譯。
呂世明表示,最近中國殘聯剛剛開展了全國近3000萬持證的殘疾人的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的專項調查,其中就包含了無障礙這一項,數據表明廣大殘疾人對無障礙的環境有著十分迫切的需求,下一步作為殘聯組織將配合有關部門繼續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據記者了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下一步工作安排已非常明確,將謀劃“十三五”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并在統計分析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編制“十三五”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規劃,部署“十三五”無障礙環境創建工作,促進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不斷深入開展。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提升城鎮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并向村鎮無障礙環境建設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