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衛函〔2018〕360號
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民政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體育局、中醫藥局,省殘聯、老齡辦: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等13部門關于印發廣東省“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的通知》(粵衛〔2017〕153號)精神,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我委研究制訂了《廣東省“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重點任務分工》。經征求你們意見并達成一致,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職責分工推進各項任務的落實。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
2018年3月26日
廣東省“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重點任務分工
一、進一步加強老年健康教育。深入開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與康復、科學文化、心理健康、職業技能、家庭理財等內容的教育活動。建立健全健康知識與技能核心信息發布制度,充分整合衛生計生系統的健康教育資源,依托健康中國行、廣東省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健康知識進萬家等平臺,借助主流媒體和新媒體,精心設計和推出針對老年人特點的健康教育項目、活動和適宜工具、技術,積極宣傳適宜老年人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加強老年人自救互救衛生應急技能訓練,普及老年健康保健知識技能。積極發展社區老年健康教育,特別要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等基層衛生計生機構主陣地作用,結合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提高健康教育服務的可及性、針對性與有效性,面向全社會宣傳健康老齡化的新理念,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造老年友好的氛圍。(省衛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省老齡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構建健康素養與環境健康監測評估體系。建立健全覆蓋縣區的健康素養監測系統,加強老年人健康素養監測,為制定健康政策提供依據。建立健全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制度,開發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工具,科學評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對健康的影響。加強健康危險因素監測與評價,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工作,尤其加強農村改水改廁、環境衛生整潔工作。(省衛生計生委)
三、進一步做好老年疾病預防工作。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工作,適當調整老年人健康體檢的項目和內容。促進中醫藥與老年疾病防治結合,推廣老年癡呆、跌倒、便秘、尿失禁等防治適宜技術,開展老年常見病、慢性病、口腔疾病的監測評估工作,針對可控健康危險因素確定優先領域,深入開展健康篩查干預和健康指導,促進老年人功能健康。(省衛生計生委)
四、進一步推動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與關懷服務。啟動老年人心理健康預防和干預計劃,為貧困、空巢、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高齡獨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日常關懷和心理支持服務。建立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體系,加強對老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社區管理和康復治療,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省衛生計生委)
五、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服務老年人的功能建設。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建設,爭取全省建立至少5所老年病??漆t院或老年病科醫療優勢明顯的綜合醫院。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重點加強社區護理與康復病床設置,鼓勵城市二級以上醫院的醫師到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加強粵東西北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開展老年人醫療、康復、護理、家庭病床等服務,提高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推動安寧療護機構發展,加快安寧療護人才培養,逐步提升安寧療護能力。倡導為老年人開展義診,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省衛生計生委)
六、進一步加強老年健康相關科研工作。加強醫學院校與醫院醫學教育科研合作,加強老年病科學科建設,推進臨床老年病科研究創新。研究大樣本下判定與預測老年健康的指標、標準與方法,研發可穿戴老年人健康支持技術和設備。探索老年綜合癥和共病的發病過程與規律,研發綜合防治適宜技術、指南和規范,構建老年健康管理網絡。(省衛生計生委、省教育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大力推進醫養護結合服務。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鼓勵多種形式的簽約服務、協議合作。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各類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等,重點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護服務。推進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居家老人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研究出臺老年人健康分級標準,健全相關服務規范、管理標準及監督評價機制,研發相應的質量管理辦法。(省衛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積極推動居家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的發展。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功能,探索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協同、規范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培育社會護理人員隊伍,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為家庭成員提供照護培訓,探索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的比較健全的長期照護服務供給體系。(省衛生計生委、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進一步穩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整合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實現符合條件的跨省異地住院老年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鼓勵發展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老年商業健康保險,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保障需求。有條件的地區可為城鄉特困人員和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中的老年人、80歲以上的老年人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地方試點基礎上,按照國家部署,積極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計生委、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老齡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進一步加大對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力度。全面落實符合條件老年人醫療救助政策,進一步加大醫療救助力度,降低貧困老年人醫療費用個人支出部分。對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農村老年人進行分類救治。(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開展老年人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中醫藥方法,推進中醫藥理論與技術創新,擴大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的覆蓋廣度和服務深度,不斷豐富老年人中醫健康指導的內容,根據老年人不同體質和健康狀態提供更多中醫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加強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臨床研究能力建設,提高急危重癥、疑難雜病的中醫診療服務能力;加強中醫護理人員配備,提高中醫辨證施護和中醫特色護理水平。(省中醫藥局)
十二、積極探索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模式。鼓勵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診室。推動中醫醫院與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等開展合作。推動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開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支持養老機構開展融合中醫特色的老年人養生保健、醫療、康復、護理服務。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建立一批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示范基地。(省中醫藥局、省民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大力發展老年健康產業。大力推動生活照料、健康養生、健康體檢、咨詢管理、基因檢測、運動康復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大力提升藥品、醫用食品、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產品等研發制造技術水平。鼓勵發展老年健康服務新業態,積極推動多樣化的商業健康保險服務發展。積極拓展第三方老年健康服務,引導發展專業、獨立的醫學檢驗、衛生檢測、醫學影像、病理診斷和消毒供應機構,擴大健康服務相關產業規模。(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體育局、省中醫藥局、省殘聯、省老齡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以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帶動健康養老發展。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健康養老服務模式,開展面向社區、家庭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覆蓋率和質量效率。搭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對接各級醫療衛生及養老服務資源,建立老年健康動態監測機制,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慢病管理、安全監護等服務。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建設,為機構養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中醫藥局、省老齡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進一步推動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建設老年人社會參與支持環境,以老年健康為中心,推動“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到實處,從與老年健康息息相關的各方面入手,優化“住、行、醫、養”等環境,營造安全、便利、舒適、無障礙的老年宜居環境體系。推進老年人住宅適老化改造,支持適老住宅建設。強化住宅區無障礙通行,構建社區步行路網,發展適老公共交通,進一步完善老年友好交通服務。加強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優化老年人就醫環境。優化居家養老社區環境,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弘揚敬老、養老、助老、愛老的社會風尚。(省衛生計生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老齡辦、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教育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進一步加強老年健康服務人員隊伍建設。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人才作為急需緊缺人才納入全省衛生計生人員培訓規劃,全面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大力推進養老護理從業人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努力培養一批有愛心、懂技術、會管理的老年人健康服務工作者。允許醫護人員多點執業,探索放寬執業注冊限制,研究護理人員獨立開設護理機構政策。采取積極措施保障養老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合理確定并逐步提高其工資待遇。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或課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鼓勵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提供崗位。重點建設一批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與養老服務類示范專業點。(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省中醫藥局、省老齡辦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