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合理配置貴州省醫療衛生資源,推動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協調發展,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效率,促進其公平、可及,根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動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貴州省“十三五”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貴州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等規定,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分析 ?。ㄒ唬┙洕丝谇闆r
貴州省有國土面積17.61萬平方公里,轄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1個國家級新區,9個縣級市和79個縣(區、特區);2015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0,502.56億元(人均29,847元),較上年增長10.7%;財政總收入2294.25億元,較上年增長7.7%;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57.50億元,較上年增長1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96.61元;全省常住人口3529.50萬人(較2010年增加54.64萬人),其中貴陽市462.18萬人、六盤水市288.99萬人、遵義市619.21萬人、安順市231.35萬人、畢節市660.61萬人、銅仁市312.24萬人、黔西南州282.16萬人、黔東南州348.54萬人、黔南州324.22萬人;城鎮人口1482.74萬人(占42.01%)、鄉村人口2046.76萬人(占57.99%)。
?。ǘ┽t療衛生資源狀況
1.醫療衛生機構。
2015年,全省有醫療衛生機構28,740個,較2010年增長40.29%。其中醫院1288個(公立醫院393個、社會辦醫院89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6,17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56個、衛生院1445個、村衛生室20,832個、門診部和診所3278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244個,其他機構31個。醫院按等級分類,全省有三級醫院50個(公立44個,社會辦6個),其中三級甲等29個;二級醫院233個(公立172個、社會辦61個),其中二級甲等123所;一級醫院499所(公立69所、社會辦430所);按類別分類,全省有綜合醫院916所、中醫類醫院116所、??漆t院153所,婦幼保健機構103所。
2.床位數。
2015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19.65萬張,較2010年增長86.61%,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5.57張,其中醫院(含婦幼保健機構)床位數15.37萬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4.36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20萬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1.19張;中醫類醫院床位數2.08萬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0.59張;公立醫院床位數10.30萬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2.92張,其中省辦醫院床位數1.31萬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0.37張,地市辦醫院2.00萬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0.57張,縣辦醫院5.65萬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1.60張;社會辦醫院床位數5.07萬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1.44張。
3.衛生人員數。
2015年,全省有衛生人員25.89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8.70萬人。執業(助理)醫師數6.43萬人,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1.80人,注冊護士數7.61萬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2.15人,醫護比為1:1.20。與2010年相比,全省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數分別增長82.44%、50.24%、113.76%。全省每千常住人口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數分別為1.34人、0.47人、0.57人。
4.大型醫用設備。
全省醫療機構有甲類大型醫用設備3臺,其中X線---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PET--CT)2臺、伽瑪射線立體定位治療系統(γ刀)1臺;乙類大型醫用設備共340臺,其中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CT)191臺,醫用磁共振成像設備(MRI)83臺,800mA及以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X線機(DSA)39臺、單光子發射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6臺、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LA)21臺。
?。ㄈ┽t療衛生服務利用情況
1.門急診服務。
2015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13,229.53萬人次(其中醫院診療人次4,966.24萬)。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常住人口人均診療人次3.75人次,醫師日均擔負診療6.5人次(其中醫院常住人口人均診療人次1.41人次,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5.4人次)。全省醫療衛生機構人均診療人次、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均低于全國和西部平均水平。
2.住院服務。
2015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次642.42萬人次(其中醫院入院人次480.10萬)。全省常住人口人均入院人次0.18人次,年住院率18.2%,全省病床工作日270.2天,病床使用率74.03%,平均住院日7.6天,醫師日均擔負住院2.3床日(其中醫院常住人口人均入院人次0.14人次,年住院率13.6%,病床工作日295天,病床使用率80.83%,平均住院日8.5天,醫師日均擔負住院3.1床日)。全省醫療衛生機構人均入院人次、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均低于全國和西部平均水平,醫師日均擔負住院床日數高于全國和西部平均水平。
?。ㄋ模┽t療機構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1.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
優質醫療資源總體不足,除貴陽市外,其余地區每千常住人口醫療機構床位、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均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貴安新區、遵義新蒲新區等新建城區醫療資源配置亟待完善;全省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總體缺口較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短缺嚴重,空編率達到26.60%,有近200個鄉鎮衛生院無執業醫師,村衛生室醫師無證執業現象仍較普遍,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不高。
2.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欠合理。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不平衡,有限的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過度集中在貴陽、遵義等中心城市區域;高級人才資源短缺且集中于三級醫院;部分區縣尚無二級甲等醫院,尚不能完全滿足功能布局需要;兒科、精神衛生、康復、老年護理等??品漳芰^為薄弱。
3.醫療衛生體制機制尚不健全。
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以及醫療機構相互之間分工協作機制仍不健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仍需進一步深化,以藥補醫機制尚未完全破除,科學的補償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分級診療體系有待完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模式尚未完全建立;醫療衛生規劃的約束性不足,對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宏觀管理能力、調控效率不夠。
4.中醫服務體系發展相對滯后。
全省中醫資源總體不足,中醫類醫院床位分布不均,醫師數量少、學歷和職稱結構偏低。2015年全省仍有22個縣(區、市)未設立縣級公立中醫類醫院。同時,中醫人均診療人次過低,人均診療人次低于全國和西部平均水平,病床使用率(84.49%)和平均住院床日(8.7天)高于全省綜合醫院的平均水平。
5.社會辦醫競爭力總體不足。
社會辦醫尚未形成足夠的競爭力,數量雖然較多,但規模小、水平低、能力弱,上檔次、成規模的大型民營醫院少,三級醫院僅有6所。社會辦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普遍不高,職稱構成以初級及以下人員為主,服務能力總體偏低,平均診療人次、入院人次、病床利用率以及醫師工作量遠低于公立醫院。
二、規劃基本原則 ?。ㄒ唬┕娇杉霸瓌t。充分發揮現有醫療資源的作用,進一步縮小城鄉、地區差別,實現布局合理、服務半徑適宜、交通便利。注重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使用的科學性與協調性,發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整體功能和效益,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保障城鄉居民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ǘ┙y籌兼顧原則。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資源現狀,統籌不同區域、類型、層級的醫療衛生資源的數量、規模、職能和布局,推進重點和薄弱環節建設,確保有序發展。
?。ㄈ┛茖W布局原則。明確和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和任務,嚴格控制醫療資源豐富的中心城區的公立醫院數量。新增醫療機構鼓勵在中心城區周邊居民集中居住區,農業轉移人口流入地和吸納人口較多的中心城鎮,以及交通不便利、診療需求比較突出的地區設置。
?。ㄋ模┱鲗г瓌t。強化政府責任,明確政府辦醫范圍和數量,確?;竟册t療衛生的公益性,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加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ㄎ澹﹨f調發展原則。根據醫療服務需求,合理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公立醫院實行“綜合控制、??瓢l展”,鼓勵新增公立醫院以兒童、婦產、老年、腫瘤、精神、傳染、康復等薄弱??漆t院為主。
?。┲形麽t并重原則。堅持中西醫并重,發揮中醫藥在醫療、保健、康復等健康服務領域的作用和特色,完善中醫類醫療機構布局。加快推進醫療衛生服務與養老、健康管理產業的融合發展。
?。ㄆ撸蛹壏置髟瓌t。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步伐,建立完善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推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健康服務發展。
三、規劃目標
到2020年,全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形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主要指標達到《貴州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6-2020年)》的要求。實現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達到6.0張,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14人,醫護比達到1:1.25的目標(附表1)。建立符合我省各市(州)發展實際的床位配置和衛生人力資源格局(附表2、附表3)。
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完善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補足??漆t療服務短板,充實和優化衛生隊伍結構,促使各級醫療機構層次清晰、結構合理,建立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有利于發揮整體效能。
建立健全醫療急救網絡。建立以省急救中心為龍頭,各市(州)為輻射單位、各縣(區、市)為急救樞紐、院前醫療急救、急診、重癥監護有效銜接的醫療急救網絡體系,不斷提高各級急救機構服務能力。
促進多元辦醫格局形成。拓展社會辦醫發展空間,鼓勵社會辦醫向規?;?、??苹?、精細化、高端化發展,促進形成公立醫療機構和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協調發展的多元化辦醫格局。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張床位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同步預留診療科目設置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空間。
扶持中醫醫療服務發展。進一步完善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中醫院建設,促進中醫藥繼承和創新。
促進醫養服務融合發展。提高醫院為老年患者服務的能力,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床位占比,鼓勵其根據服務需求增設老年養護、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病床。
四、醫療衛生機構設置 ?。ㄒ唬┚C合醫院
全省共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157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24所。二級以下綜合醫院由各市州根據需要設置。詳見附表4。
貴陽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28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8所,7所為政府辦公立綜合醫院,分別為貴州省人民醫院(2000張床位)、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000張床位)、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1000張床位)、貴州省第三人民醫院(1000張床位)、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900張床位)、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1100張床位)、貴陽市第三人民醫院(600張床位);1所為其他公立醫院,貴航貴陽醫院(三00醫院,800張床位)。
遵義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26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3所,2所為政府辦公立綜合醫院,分別為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2000張床位)和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1500張床位);1所為其他公立醫院,貴州航天醫院(1200張床位)。
六盤水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12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4所,1所為政府辦公立綜合醫院,即六盤水市人民醫院(1100張床位);3所為其他公立醫院,即貴州水礦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900張床位)、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800張床位)和貴州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醫院(800張床位)。
安順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11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2所,1所為政府辦公立綜合醫院,即安順市人民醫院(1680張床位);1所為其他公立醫院,即貴航集團302醫院(850張床位)。
畢節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15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1所,即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含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雙山分院,共2260張床位)。
銅仁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14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1所,即銅仁市人民醫院(1300張床位)。
黔東南州: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19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2所,即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000張床位)和黔東南州人民醫院(1600張床位)。
黔南州: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16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2所,即貴州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1000張床位)和黔南州人民醫院(1100張床位)。
黔西南州: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10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2所,即黔西南州人民醫院(1100張床位)和興義市人民醫院(1100張床位)。
貴安新區: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6所。
?。ǘ┲嗅t類醫院設置
全省共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102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中醫類醫院11所。詳見附表5。
貴陽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10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醫院3所,即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1000張床位)、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1000張床位)和貴陽市中醫醫院(新建,1000張床位)。
遵義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15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醫院1所,即遵義市中醫院(600張床位)。
六盤水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5所。鼓勵六盤水市中醫院創三級甲等醫院。
安順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7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醫院1所,即安順市中醫院(600張床位)。
畢節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10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醫院1所,即畢節市中醫院(含市中醫院分院,共1300張床位)。
銅仁市: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11所。鼓勵銅仁市中醫院創三級甲等醫院。
黔東南州: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18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醫院1所,即黔東南州中醫院(600張床位)。
黔南州: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13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醫院1所,即黔南州中醫院(1000張床位)。
黔西南州: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9所,其中,公立三級甲等醫院1所,即黔西南州中醫院(600張床位)。
貴安新區:設置公立二級及以上中醫類醫院4所。
?。ㄈD幼保健院設置
婦幼保健機構由政府舉辦,分省、市、縣三級,每個行政區域設置1所婦幼保健機構。原則上,各市州級設置1所床位200張以上的三級婦幼保健院;各縣(市、區)設1所床位100張以上的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或婦幼保健所。全省規劃設置婦幼保健機構100所,其中,三級婦幼保健院10所、二級90所。詳見附表6。
貴陽市:設置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1所,即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床位規模200張以上。設置二級婦幼保健院10所,平均規模100張以上床位。
遵義市:設置三級婦幼保健院1所,即遵義市婦幼保健院,床位規模200張以上。設置二級婦幼保健院15所,平均床位規模100張以上。
六盤水市:設三級婦幼保健院1所,即六盤水市婦幼保健院,床位規模200張以上。設置二級婦幼保健院4所,平均床位規模100張以上。
安順市:設置三級婦幼保健院1所,即安順市婦幼保健院,床位規模200張以上。設置二級婦幼保健院8所,平均床位規模100張以上。
銅仁市:設置三級婦幼保健院1所,即銅仁市婦幼保健院,床位規模200張以上。設置二級婦幼保健院10所,平均床位100張以上。
畢節市:設置三級婦幼保健院1所,即畢節市婦幼保健院,床位規模200張以上。設置二級婦幼保健院8所,平均規模100張以上床位。
黔東南州:設置三級婦幼保健院1所,即黔東南州婦幼保健院,床位規模200張以上。設置二級婦幼保健院16所,平均規模100張以上床位。
黔南州:設置三級婦幼保健院1所,即黔南州婦幼保健院,床位規模200張以上。設置二級婦幼保健院12所,平均規模100張以上床位。
黔西南州:設三級婦幼保健院1所,即黔西南州婦幼保健院,床位規模200張以上。設置二級婦幼保健院8所,平均規模100張以上床位。
貴安新區:設三級婦幼保健院1所,即貴州省婦幼保健院,床位規模200張以上。
?。ㄋ模?漆t院
根據疾病譜變化、老齡化等因素產生的醫療服務需求設置??漆t療機構,彌補現有醫療機構??品占夹g和力量的不足。??漆t療機構科室設置和學科發展應具備鮮明的??铺厣?。公立??漆t院原則上設立到市(州)府所在城區,且全部按三級??漆t院規模進行建設和管理。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逐步規劃新建傳染病、心血管、康復醫學、老年病、生殖醫學等??漆t院。在市級區域應根據需要規劃設置兒童、精神、婦產、腫瘤、傳染病、康復等市辦??漆t院,其他類型??漆t院根據各市(州)??品招枨蠛头漳芰M行設置完善。
?。ㄎ澹┗鶎俞t療衛生機構
圍繞“構建15分鐘城市社區健康服務圈和30分鐘鄉村健康服務圈”目標,建設城市和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在現有1445所鄉鎮衛生院和16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上按照以下相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要求進行設置和調整。
1.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按照鄉(鎮)行政區劃或一定服務人口進行設置。到2020年,實現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鄉鎮衛生院。綜合考慮城鎮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將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建成中心鄉鎮衛生院,并可參照二級醫院的標準建設。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街道辦事處(社區)行政區劃或按一定服務人口進行設置,每個街道辦事處(社區)范圍內或每3-5萬居民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h(區、市)城區所在地原有衛生院應逐步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3.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情況以及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設置。
4.村衛生室。每個行政村至少設置1個標準化村衛生室,人口超過2千或居住分散的村可適當增設村衛生室。
5.其他基層醫療機構。個體診所等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受規劃布局限制,由市場進行調節。
?。┘本戎行?br /> 全省共設置82個急救中心,構成三級急救體系。其中設置1個省急救中心,每個市(州)必須設置1個急救中心,共10個市(州)急救中心(含貴安新區)。市(州)所在地輻射范圍內不單獨設置縣級急救中心,因地域或者交通原因,院前醫療急救網絡未覆蓋的縣(縣級市),可以依托縣級醫院或者獨立設置一個縣級急救中心,全省共設置71個縣級急救中心。詳見附表7。
1.省級急救中心(1個)。貴州省急救中心(貴陽市)。
2.市(州、區)級急救中心(10個)。貴陽市急救中心、遵義市急救中心、六盤水市急救中心、安順市急救中心、畢節市急救中心、銅仁市急救中心、黔東南州急救中心、黔南州急救中心、黔西南州急救中心、貴安新區急救中心(待建)。
3.縣(區、市)級急救中心(71個)。貴陽市4個、遵義市12個、六盤水市2個、安順市5個、畢節市7個、銅仁市8個、黔東南州15個、黔南州11個、黔西南州7個。
急救中心詳細設置和要求按《貴州省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指導意見》(黔衛計發〔2016〕12號)執行。
?。ㄆ撸┎晒┭獧C構
結合全省各轄區人口、醫療資源、臨床用血需求等情況規劃血站和單采血漿站設置,全省共設置血液中心1所、中心血站8-11所、中心血庫16所、單采血漿站4所。詳見附表8。
1.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庫設置。貴陽市設置血液中心1所;在遵義市、六盤水市、安順市、畢節市、銅仁市、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政府所在城市各設置中心血站1所,根據行政區劃調整情況,條件成熟時可在貴安新區、仁懷市、威寧縣設置中心血站;在赤水、仁懷、正安、余慶、習水、道真、務川、金沙、盤州、六枝、德江、沿河、思南、石阡、印江、天柱各設置中心血庫1所,根據我省交通條件的改善情況,將逐步關閉中心血庫,或將中心血庫轉為中心血站的采血點或儲血點;縣級儲血點由市(州)衛生計生委根據《貴州省儲血點管理辦法》進行設置、審查和管理,經市(州)衛生計生委審查同意后報省衛生計生委批準。
2.特殊血站。根據國家規劃的要求設置。
3.單采血漿站。根據我省區域人口分布、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疾病流行情況以及血液制品生產所需原料血漿的實際,對在開陽、獨山、普定、黃平等4個縣保留設置的4個單采血漿站進行嚴格監管,在本規劃期內對我省單采血漿站布局的調整須報經省人民政府同意。
采供血機構詳細設置和要求按照《貴州省采供血機構設置規劃(2015-2020年)》執行。
?。ò耍┢渌麢C構設置
各地結合實際設置門診部、診所、護理院、護理站等醫療機構,鼓勵養老機構依法開辦護理院、護理站等,促進醫養結合。
五、床位設置 依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相關規定,按照床位數配置指標要求,設置和調控各醫院的床位數量。到2020年,公立醫院床位達到每千常住人口數3.3張,并按1.5張為社會辦醫預留空間。全省公立醫院中,省辦醫院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達到0.45張,市辦醫院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0.9張,縣辦醫院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1.8張(附表1、附表2)。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超過3.3張的市州,以提升醫院能力和完善布局為主;中醫類醫院按每千常住人口0.55張配置。公立??漆t院按15%床位比例設置床位數。
原則上現有公立醫院床位數不再增加。嚴格控制1500張床位以上省辦大型綜合醫院單體規模,省辦及以上綜合醫院床位數以1000張左右為宜;嚴格控制800張以上市辦綜合醫院規模,500萬人口以上的市(州)綜合醫院可適當增加,原則上不超過1200張;嚴格控制500張床位以上縣辦綜合醫院,50萬人口以上的縣可適當增加,100萬人口以上的縣原則上不超過1000張;原則上三級綜合醫院床位數不得超過區域醫療機構床位總數的30%,不超過區域醫院床位總數的35%;??漆t院的床位數規模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設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加強護理、康復病床設置。
全省床位數增設情況:“十三五”期間,全省應新增床位數2.71萬張,其中醫院(含婦幼保健機構)床位數新增2.51萬張,公立醫院新增2.00萬張(其中省辦醫院0.49萬張,地市辦醫院1.36萬張,縣辦醫院1.06萬張)。全省社會辦醫院規劃應新增0.52萬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增0.27萬張。
六、衛生技術人員配置 依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相關規定,各市(州)按照衛生技術人員配置指標要求,設置和調控各類衛生技術人員的數量。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人,注冊護士數達到3.14人,醫護比達到1:1.25,衛生技術人員占醫院總人數70%以上(附表1、附表3)。全省執業(助理)醫師增加2.98萬人,注冊護士增加4.10萬人,公共衛生人員增加1.26萬人,全科醫師增加0.43萬人,基層衛生人員增加3.58萬人。
?。ㄒ唬┽t院。以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配置為重點,以居民衛生服務需求和醫師工作量為依據,結合各地服務人口、經濟狀況、地理和自然條件等進行配置,并按照醫院級別和功能,確定床位與人員配比,市(州)辦醫院床護比達到1:0.6。
?。ǘ┗鶎俞t療衛生機構。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達到3.5人以上,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原則上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于1名的標準配備鄉村醫生,每所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鄉村醫生執業。
七、醫療設備配置 根據功能定位、醫療技術水平、學科發展和群眾健康需求,堅持資源共享和階梯配置原則,充分考慮技術的先進性、適宜性和可及性合理配置適宜設備,引導醫療機構合理配置適宜設備,并逐步提高國產醫用設備的配置比例。加強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和監管工作,嚴控公立醫院超常裝備。
大型醫用設備按照品目實行屬地管理和分級負責。甲類和乙類醫用設備將按國家和省級新的管理辦法執行。各級衛生計生委負責轄區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初審和日常監管等工作;對社會辦醫療機構配置條件適度放寬,預留一定配額予以支持。
八、功能協同 ?。ㄒ唬﹨^域醫療中心建設
重點將1-2所綜合醫院建設成為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將貴陽市建設成為全省醫療衛生中心,各(市)州、各縣(區、市)根據轄區人口數、服務半徑、醫療需求和醫院服務能力等情況各設置1-2所市級、縣級區域醫療中心。各級區域醫療中心負責向輻射區域居民提供急、危、疑難重癥診療服務,負責開展醫學教育和醫學科學研究,向下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衛生人才培養、技術指導、醫療幫扶等醫療服務協同工作。
?。ǘ┩七M醫養結合
鼓勵各市(州)、縣(區、市)大力引入社會資本發展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養老機構可根據服務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臨終關懷機構等,也可內設醫務室或護理站。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協作合作。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
?。ㄈ┽t療聯合體
到2020年,全省建立以三級醫院為龍頭,形成分層次、全覆蓋的醫療聯合服務體系,醫療聯合體內建立順暢的雙向轉診關系和延伸門診、延伸病房,開展技術人員、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深層次合作和幫扶。
九、主要保障措施 ?。ㄒ唬┙M織保障
實施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必須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責任,各級政府要將“建立公平、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合理設置轄區衛生資源配置”作為重要的衛生工作要求。各市州要依據本規劃要求,編制轄區內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進一步將衛生資源配置及相關措施細化到各分塊內容,并按照屬地化原則,將市(州)范圍內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設置進行統籌規劃??h級政府要依據本規劃要求,編制縣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確定縣域內醫療衛生機構的數量、布局、功能、規模和標準。
?。ǘ┩度氡U?br /> 建立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機制,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切實落實對公立和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政策。合理劃分各級政府的醫療衛生投入責任,形成職責明確、分級負擔、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衛生投入機制,把醫療衛生事業作為社會事業的重點和必保項目。嚴控公立醫院舉債建設,對公立醫院符合政策規定的長期債務,納入同級政府性債務逐步化解。政府新增投資切實保障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求。
?。ㄈC制保障
衛生計生、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機構編制等部門要履行職責,強化政策聯動,協調一致地推進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工作。衛生計生部門根據區域內人口、城建、區劃、需求等變化,及時對規劃進行合理調整,并上報政府和主管部門;發展改革部門要將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安排,依據規劃對新改擴建項目進行基本建設管理,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財政部門要按照政府衛生投入政策落實相關經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依法批準城鄉醫療衛生規劃審批建設用地;機構編制部門要依據有關規定和標準統籌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編制;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快醫保支付制度改革。
?。ㄋ模┍O督保障
省衛生計生委將強化規劃實施的監督和評價,建立規劃和資源配置監督機制,成立專門的評價工作小組,組織開展規劃實施進度和效果評價,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研究解決對策。各市(州)要設立規劃監督工作組,負責對轄區內各縣(區、市)的規劃制定和執行進行監督、指導和執行效果評價。監督工作由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并可根據需要聘請第三方進行規劃實施效果評估。
附表1 2020年貴州省醫療機構主要發展指標
主要指標 | 2015年現狀 | 2020年目標 | 指標性質 |
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張) | 5.57 | 6.0 | 指導性 |
醫院(張) | 4.36 | 4.8 | 指導性 |
公立醫院(張) | 2.92 | 3.3 | 指導性 |
其中:省辦醫院 | 0.37 | 0.45 | 指導性 |
市辦醫院 | 0.57 | 0.9 | 指導性 |
縣辦醫院 | 1.60 | 1.8 | 指導性 |
社會辦醫院(張) | 1.72 | 1.5 | 指導性 |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張) | 1.19 | 1.2 | 指導性 |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 | 1.80 | 2.50 | 指導性 |
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人) | 2.15 | 3.14 | 指導性 |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人) | 0.52 | 0.83 | 指導性 |
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人) | 0.88 | 2 | 約束性 |
醫護比 | 1:1.20 | 1:1.25 | 指導性 |
地市辦及以上醫院床護比 | 1:0.52 | 1:0.6 | 指導性 |
縣辦綜合性醫院適宜床位規模(張) | -- | 500 | 指導性 |
市辦綜合性醫院適宜規模(張) | -- | 800 | 指導性 |
省辦綜合性醫院適宜規模(張) | -- | 1000 | 指導性 |
附表2 2020年貴州省各市(州)每千人口床位配置標準
市(州) | 2015年每千人口床位數 (張) | 2015年現有床位數 (萬張) | 2020年每千人口床位數 (張) | 2020年總床位數 (萬張) |
貴陽市 | 6.82 | 3.15 | 7.75 | 3.78 |
遵義市 | 5.93 | 3.68 | 6.10 | 4.00 |
六盤水市 | 5.09 | 1.47 | 5.55 | 1.70 |
安順市 | 4.62 | 1.69 | 5.35 | 1.31 |
畢節市 | 5.03 | 3.33 | 5.35 | 3.73 |
銅仁市 | 6.00 | 1.87 | 6.10 | 2.01 |
黔東南州 | 6.03 | 2.10 | 6.10 | 2.25 |
黔南州 | 5.28 | 1.71 | 5.85 | 2.00 |
黔西南州 | 4.49 | 1.27 | 5.35 | 1.60 |
全省合計 | 5.57 | 19.65 | 6.0 | 22.36 |
其中貴安新區* | -- | 0.01 | 6.0 | 0.7 |
*注:貴安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床位規模為根據目前發展需求預留規劃空間,并可根據發展需要調劑到其他市(州)。
附表3 2020年貴州省各市(州)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配置標準
市(州) | 2015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 2015年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 | 2020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 2020年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 |
貴陽市 | 3.13 | 3.67 | 3.23 | 4.06 |
遵義市 | 1.92 | 2.40 | 2.54 | 3.19 |
六盤水市 | 1.56 | 1.85 | 2.31 | 2.90 |
安順市 | 1.34 | 1.70 | 2.23 | 2.80 |
畢節市 | 1.21 | 1.58 | 2.23 | 2.80 |
銅仁市 | 1.54 | 2.03 | 2.54 | 3.19 |
黔東南州 | 1.92 | 2.29 | 2.54 | 3.19 |
黔南州 | 1.80 | 1.66 | 2.44 | 3.06 |
黔西南洲 | 1.47 | 1.72 | 2.23 | 2.80 |
全省合計 | 1.80 | 2.15 | 2.50 | 3.14 |
其中貴安新區* | -- | -- | 2.50 | 3.14 |
*注:貴安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區域范圍涉及貴陽、安順兩市所轄4縣(市、區)20個鄉鎮,目前其人口數據按原有區劃范圍統計,2015年無相關指標數據。
附表4 貴州省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置情況一覽表
市(州) | 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 |
二級及以上 | 其中:三甲 |
貴陽市 | 28 | 8 |
遵義市 | 26 | 2 |
六盤水市 | 12 | 4 |
安順市 | 11 | 2 |
畢節市 | 18 | 1 |
銅仁市 | 14 | 1 |
黔東南州 | 19 | 2 |
黔南州 | 16 | 2 |
黔西南州 | 10 | 2 |
貴安新區 | 6 | 0 |
總計 | 157 | 24 |
附表5 貴州省二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類醫院設置情況一覽表
市(州) | 二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類醫院 |
二級及以上 | 其中:三甲 |
貴陽市 | 10 | 3 |
遵義市 | 15 | 1 |
六盤水市 | 5 | 1 |
安順市 | 7 | 1 |
畢節市 | 10 | 1 |
銅仁市 | 11 | 1 |
黔東南州 | 18 | 1 |
黔南州 | 13 | 1 |
黔西南州 | 9 | 1 |
貴安新區 | 4 | 0 |
總計 | 102 | 11 |
附表6 貴州省婦幼保健機構設置情況一覽表
市(州) | 小計 | 三級 | 二級 |
機構數 | 床位數 | 甲等 | 其它 | 床位數 | 機構數 | 床位數 |
貴陽市 | 11 | 1200 | 1 | | 200 | 10 | 1000 |
遵義市 | 16 | 1600 | | 1 | 200 | 15 | 1400 |
六盤水市 | 5 | 600 | | 1 | 200 | 4 | 400 |
安順市 | 9 | 1000 | | 1 | 200 | 8 | 800 |
畢節市 | 9 | 1000 | | 1 | 200 | 8 | 800 |
銅仁市 | 11 | 1100 | | 1 | 200 | 10 | 900 |
黔東南州 | 17 | 1800 | | 1 | 200 | 16 | 1600 |
黔南州 | 13 | 1400 | | 1 | 200 | 12 | 1200 |
黔西南州 | 9 | 1000 | | 1 | 200 | 8 | 800 |
貴安新區 | 1 | 200 | | 1 | 200 | | |
合計 | 100 | 10900 | 1 | 9 | 2000 | 90 | 8900 |
附表7 貴州省省級、市(州)級和縣級急救中心設置情況一覽表
市(州) | 合計 | 省級急救中心 | 市(州)級急救中心 | 縣(區、市)級急救中心 |
| | 急救中心設置情況 | 數量 | 急救中心設置情況 | 數量 | 急救中心設置情況 | 數量 |
貴陽市 | 6 | 貴州省急救中心 | 1 | 貴陽市急救中心 | 1 | 清鎮市、息烽縣、開陽縣、修文縣 | 4 |
遵義市 | 13 | | 0 | 遵義市急救中心 | 1 | 播州區、桐梓縣、綏陽縣、湄潭縣、鳳岡縣、余慶縣、赤水縣、習水縣、正安縣、道真縣、務川縣、仁懷市 | 12 |
六盤水市 | 3 | | 0 | 六盤水市急救中心 | 1 | 六枝特區、盤州市 | 2 |
安順市 | 6 | | 0 | 安順市急救中心 | 1 | 平壩區、普定縣、鎮寧縣、關嶺縣、紫云縣 | 5 |
畢節市 | 8 | | 0 | 畢節市急救中心 | 1 | 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赫章縣、威寧縣 | 7 |
銅仁市 | 9 | | 0 | 銅仁市急救中心 | 1 | 松桃縣、印江縣、玉屏縣、沿河縣、江口縣、石阡縣、思南縣、德江縣 | 8 |
黔東南州 | 16 | | 0 | 黔東南州急救中心 | 1 | 黃平縣、麻江縣、丹寨縣、雷山縣、施秉縣、鎮遠縣、三穗縣、岑鞏縣、天柱縣、錦屏縣、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劍河縣、臺江縣 | 15 |
黔南州 | 12 | | 0 | 黔南州急救中心 | 1 | 獨山縣、平塘縣、荔波縣、三都縣、福泉市、甕安縣、貴定縣、龍里縣、惠水縣、長順縣、羅甸縣 | 11 |
黔西南州 | 8 | | 0 | 黔西南州急救中心 | 1 | 興仁縣、貞豐縣、冊亨縣、望謨縣、普安縣、晴隆縣、安龍縣 | 7 |
貴安新區 | 1 | | 0 | 貴安新區急救中心 | 1 | | 0 |
合計 | 82 | | 1 | | 10 | | 71 |
附表8 貴州省各市(州)采供血主要機構設置情況一覽表
市(州) | 合計 | 血液中心 | 中心血站 | 中心血庫 | 單采血漿站 |
設置情況 | 數量 | 設置情況 | 數量 | 設置情況 | 數量 | 設置情況 | 數量 |
貴陽市 | 2 | 貴州省血液中心 | 1 | | 0 | | 0 | 開陽 | 1 |
遵義市 | 9 | | 0 | 遵義市中心血站 仁懷市中心血站 | 2 | 赤水、仁懷、正安、余慶、習水、道真、務川 | 7 | | 0 |
六盤水市 | 3 | | 0 | 六盤水中心血站 | 1 | 盤縣、六枝 | 2 | | 0 |
安順市 | 2 | | 0 | 安順市中心血站 | 1 | | 0 | 普定 | 1 |
畢節市 | 3 | | 0 | 畢節市中心血站 威寧縣中心血站 | 2 | 金沙 | 1 | | 0 |
銅仁市 | 6 | | 0 | 銅仁市中心血站 | 1 | 德江、沿河、思南、石阡、印江、 | 5 | | 0 |
黔東南州 | 3 | | 0 | 黔東南州中心血站 | 1 | 天柱 | 1 | 黃平 | 1 |
黔南州 | 2 | | 0 | 黔南州中心血站 | 1 | | 0 | 獨山 | 1 |
黔西南州 | 1 | | 0 | 黔西南州中心血站 | 1 | | 0 | | 0 |
貴安新區 | 1 | | 0 | 貴安新區中心血站 | 1 | | 0 | | 0 |
合計 | 32 | | 1 | | 11 | | 16 | | 4 |
注:本規劃中遵義市包含仁懷市,畢節市包含威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