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id="iuosz"></nav>

  • <sub id="iuosz"></sub>
      <small id="iuosz"><dd id="iuosz"></dd></small>

    1. <center id="iuosz"><table id="iuosz"><small id="iuosz"></small></table></center>

        <form id="iuosz"><legend id="iuosz"></legend></form>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重點任務分工的通知
        作者:   來源: 衛計委  2017-11-17

        國衛辦家庭函〔2017〕1082號  
        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體育總局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中國殘聯辦公廳,全國老齡辦綜合部: 
          為貫徹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3部門《關于印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的通知》(國衛家庭發〔2017〕12號)精神,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我委研究制定了《“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重點任務分工》。經征求你部門意見并達成一致,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職責分工推進各項任務的落實。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7年11月2日
         
        “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重點任務分工 
         
          一、重點任務及分工 
          
          1. 加強老年健康教育。開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與康復、科學文化、心理健康、職業技能、家庭理財等內容的教育活動。(全國老齡辦牽頭,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體育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配合)健全老年人身邊的體育健身組織,豐富老年人身邊的體育健身活動,支持老年人身邊的體育健身賽事,建設老年人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加強老年人身邊的體育健身指導,弘揚老年人身邊的健康文化。(體育總局牽頭,全國老齡辦配合)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積極發展社區老年教育,引導開展讀書、講座、學習共同體、游學、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動,面向全社會宣傳倡導健康老齡化的理念,營造老年友好的社會氛圍。開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識進社區、進家庭活動,針對老年人特點,開發老年健康教育教材,積極宣傳適宜老年人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加強老年人自救互救衛生應急訓練。到2020年,老年人健康素養達到10%或以上。(全國老齡辦、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2. 做好老年疾病預防工作。做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工作,適當調整老年人健康體檢的項目和內容。推廣老年癡呆、跌倒、便秘、尿失禁等防治適宜技術,開展老年常見病、慢性病、口腔疾病的篩查干預和健康指導,做到老年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促進老年人功能健康。2020年,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及以上。(國家衛生計生委) 
          3.推動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與關懷服務。啟動老年人心理健康預防和干預計劃,為貧困、空巢、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齡獨居老年人提供日常關懷和心理支持服務。加強對老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社區管理和康復治療,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國家衛生計生委) 
          4. 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服務老年人的功能建設。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開展老年人醫療、康復、護理、家庭病床等服務,提高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推動安寧療護服務的發展。倡導為老年人義診,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到2020年,醫療機構普遍建立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病科比例達到35%及以上。(國家衛生計生委) 
          5.大力發展醫養結合服務。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鼓勵多種形式的簽約服務、協議合作。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或醫務室、護理站等,重點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護服務。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地區可積極穩妥地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老年康復、老年護理等機構。推進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居家老人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研究出臺老年人健康分級標準,健全相關服務規范、管理標準及監督評價機制,研發相應的質量管理辦法。(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國家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 推動居家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的發展。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功能,積極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協同、規范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培育社會護理人員隊伍,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為家庭成員提供照護培訓,探索建立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的比較健全的長期照護服務供給體系。(國家衛生計生委、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7.加強老年健康相關科研工作。開展大型隊列研究,研究判定與預測老年健康的指標、標準與方法,研發可穿戴老年人健康支持技術和設備。探索老年綜合癥和共病的發病過程與規律,研發綜合防治適宜技術、指南和規范,構建老年健康管理網絡。(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8. 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鞏固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在地方試點基礎上,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現符合條件的跨省異地住院老年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鼓勵發展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老年商業健康保險,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保障需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按職責分工負責,財政部、民政部、全國老齡辦等配合) 
          9.進一步加大對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力度。在做好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中老年人醫療救助工作基礎上,將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對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給予相應醫療救助。(民政部牽頭,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配合) 
          10.開展老年人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擴大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的覆蓋廣度和服務深度,不斷豐富老年人中醫健康指導的內容,推廣老年中醫體質辨識服務,根據老年人不同體質和健康狀態提供更多中醫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醫健康管理率2020年達到65%及以上。(國家中醫藥局負責) 
          11.推動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鼓勵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診室。推動中醫醫院與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等開展合作。推動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開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為老年人就醫提供優先優惠服務。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支持養老機構開展融合中醫特色的老年人養生保健、醫療、康復、護理服務。支持養老機構與中醫醫療機構合作。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建立一批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示范基地。(國家中醫藥局、民政部分別負責) 
          12. 積極發展老年健康產業。結合老年人身心特點,大力推動健康養生、健康體檢、咨詢管理、體質測定、體育健身、運動康復、醫療旅游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大力提升藥品、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產品等研發制造技術水平,擴大健康服務相關產業規模。(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中醫藥局、中國殘聯、全國老齡辦分別負責) 
          13. 推進信息技術支撐健康養老發展,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健康養老服務模式,開展面向家庭、社區的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覆蓋率和質量效率。搭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對接各級醫療衛生及養老服務資源,建立老年健康動態監測機制,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慢病管理、安全監護等服務。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建設,為機構養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務。(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民政部、國家中醫藥局、全國老齡辦配合) 
          14.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建設老年人社會參與支持環境,從與老年健康息息相關的各方面入手,優化“住、行、醫、養”等環境,營造安全、便利、舒適、無障礙的老年宜居環境體系。推進老年人住宅適老化改造,支持適老住宅建設。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強化家庭養老功能,完善家庭養老政策支持體系。(全國老齡辦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民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配合) 
          15.切實加強老年健康服務人員隊伍建設,盡快培養一批有愛心、懂技術、會管理的老年人健康服務工作者。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人才作為急需緊缺人才納入衛生計生人員培訓規劃,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大力推進養老護理從業人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采取積極措施保障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合理確定并逐步提高其工資待遇。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或課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鼓勵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提供崗位。重點建設一批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與養老服務類示范專業點。(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全國老齡辦配合) 
          16.建立健全監測檢查評估機制,定期監督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的實施情況。建立中期和末期評價制度,組織開展規劃實施進度和實施效果的全面檢查評估。(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中醫藥局、中國殘聯、全國老齡辦配合) 
         
          二、重點工程及分工 
         
          17.老年心理健康與心理關懷服務項目:對老年人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和必要的隨訪管理。開展老年癡呆篩查。推廣老年精神疾病的醫院-社區系統診療管理技術。“十三五”期間,計劃選擇合適省份或地區開展老年心理健康管理項目試點。到2020年,老年心理健康管理試點覆蓋全國1600個城市社區(每省50個)、320個農村社區(每省10個)。(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配合) 
          18.醫養結合示范工程。醫養結合能力建設。建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開展對口支援、合作共建。老年照護能力及信息化建設。開展家庭老年人照護能力培訓。促進信息共享,建立醫養結合信息系統和老年人健康數據庫。“十三五”期間,重點支持有一定醫養結合服務基礎以及需求較大的地區及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區)建設。建設一批綜合性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示范基地和社區示范基地。建設醫養結合監測平臺,開展醫養結合試點監測及評估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配合) 
          19.老年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服務項目。面向老年人群進行中醫藥知識規范化傳播及健康教育。開發并推廣老年常見病中醫適宜技術服務包。開展中醫治未病工程進社區、進家庭活動,為居民提供中醫藥康復護理服務。開展中醫藥與養老相結合服務試點,探索形成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主要模式與內容。鼓勵社會資本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設立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機構,建設一批醫養結合示范基地。(國家中醫藥局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配合) 
          20.開展智慧健康養老示范項目?;诨ヂ摼W、物聯網、大數據及多媒體影像術等網絡信息技術平臺,運用可穿戴設備等移動信息采集終端,實現老年健康狀態信息的動態監測,將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依托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健康管理+養老服務”信息化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十三五”期間,在6個城市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試點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配合) 
         
        鏈接交換請加微信:ZMYL123
        養老服務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招賢納士 | 網站聲明
        中國養老網是全國養老服務業領先的資訊發布傳播平臺 創建中國養老智庫
        Copyright ? 2014 中國養老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1035259號
        網站設計著作權已注冊 侵權必究
        掃一掃,關注養老網
        成人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线日本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无码污污网站在线观看_欧美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nav id="iuosz"></nav>

      1. <sub id="iuosz"></sub>
          <small id="iuosz"><dd id="iuosz"></dd></small>

        1. <center id="iuosz"><table id="iuosz"><small id="iuosz"></small></table></center>

            <form id="iuosz"><legend id="iuosz"></legend></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