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政辦發〔2017〕106號
各區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天津市“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1月1日
天津市“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
為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健全養老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3號)、《天津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和《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ㄒ唬?ldquo;十二五”時期取得的成績。“十二五”時期,我市老齡事業和養老體系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短旖蚴欣淆g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基本完成。老年人權益保障和養老服務業發展等方面的法規政策不斷完善,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天津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地方性法規,養老服務邁入法治化軌道?;攫B老、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打造了具有天津特色的“973”養老服務格局,全市累計建設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1100個,實現了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建設社區食堂、配餐中心386個,中心城區實現了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全覆蓋;建設養老機構428家,全市養老床位達68616張,平均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2張。老年文化、體育、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老年人優待項目更加豐富、范圍進一步拓寬,敬老養老助老氛圍日益濃厚,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ǘ?ldquo;十三五”時期面臨的形勢。“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是我市老齡事業改革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窗口期。我市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加速期,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老年人口基數大、發展快,截至2016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243.9萬人,占全市戶籍人口23.35%;預計到2020年,全市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290萬,占總人口比例26%。二是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四化”疊加,產生放大效應,給應對人口老齡化增加了難度。三是“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并存,應對人口老齡化準備不充分。四是老齡工作和養老體系建設體制機制尚不健全,人才隊伍較為短缺,涉老政策碎片化;涉老部門溝通協調不順暢、互通銜接不充分;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質量效益不高。
二、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為元為綱,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扎實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天津實施,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著力強化思想觀念轉變、政策制度完善、事業產業協調、體制機制健全、老年人作用發揮,推動天津市老齡事業和養老體系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市老年人獲得感和幸福感。
?。ǘ┗驹瓌t。
1.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堅持保障和改善老年人民生,逐步增進老年人福祉,大力弘揚孝親敬老、養老助老優秀傳統文化,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社會力量參與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提供更多更好支持,保障全體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實現不分年齡、人人共建共享。
2.補齊短板,提質增效。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質量效益,著力?;?、兜底線、補短板、調結構,不斷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強化薄弱環節,加大投入力度,注重提升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和品質保障水平。
3.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不斷增強政府依法履職能力,從供給導向轉向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保障公平競爭,改善營商環境,支持創業創新,激發市場活力。
4.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堅持把應對人口老齡化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促進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城鄉協調、區域協調、事業產業協調,統籌做好老年人經濟保障、服務保障和精神關愛等制度安排,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ㄈ┌l展目標。到2020年,實現我市老齡事業發展整體水平明顯提升,養老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基礎更加牢固。
1.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業有效銜接,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基本醫療、基本照護等多重保障。
2.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城鄉統籌,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高、質量明顯改善、結構更加合理,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更加方便可及,通過改進方式、轉型升級、優化服務等多種渠道、多種措施,實現居家、社區、機構三個層面的養老服務有效供給。
3.有利于政府和市場作用充分發揮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備。推動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法治化、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程度更加完善。政府職能轉變、“放管服”改革、行政效能提升成效顯著。推動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的制度體系建設更加科學、健全、規范,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得到充分激發,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主體更加多元、內容更加豐富、質量更加優良,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建立完善。
4.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好。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自覺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意識意愿顯著增強,老齡工作體制機制更加科學,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安全綠色便利舒適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扎實推進,老年文化體育教育事業更加繁榮發展,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渠道更加暢通。
“十三五”期間天津市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主要指標 |
類別 | 指標 | 目標值 |
社會保障 |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 839萬人 |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 1109萬人 |
養老服務 | 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占比 | 不超過50% |
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 | 不低于30% |
健康支持 | 老年人健康素養 | 提升至10% |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老年病科比例 | 35%以上 |
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 達到70% |
精神文化 生活 | 建有老年學校的街道(鄉鎮)比例 | 達到50% |
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口比例 | 20%以上 |
社會參與 | 老年志愿者注冊人數占老年人口比例 | 達到12% |
城鄉社區基層老年協會覆蓋率 | 90%以上 |
投入保障 | 福彩公益金用于養老服務業的比例 | 50%以上 |
三、主要任務
?。ㄒ唬┙∪晟粕鐣U象w系。
1.社會保險制度。
?。?)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構建包括職業年金、企業年金,以及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堅持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建成更加完善的覆蓋城鄉全體職工和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障體系。到2020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39萬人。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正常調整機制,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完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實行異地間退休人員領取養老保險待遇情況認證結果互認。加快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經辦服務體系。建立更加便捷的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機制。
?。?)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到2020年底,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109萬人。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和待遇調整機制。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逐步提高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補助標準,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種、按人頭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醫保支付方式;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完善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措施。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
?。?)推廣多種保險保障制度。繼續推進“三重保險保老人平安”保險保障體系,即全民意外傷害附加保險、養老床位綜合責任險、老年人意外傷害商業保險。通過完善制度、豐富險種、扶持引導,擴大我市老年人保險保障受益面。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由政府主導,探索多元化的保險籌資模式,做好長期護理保險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等福利性護理補貼項目的整合銜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益,分擔居民和家庭護理費用經濟風險。
2.社會福利制度。制定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鼓勵各區豐富照顧服務項目、創新和優化照顧服務提供方式。統籌發展扶老、濟困等福利事業,推進社會福利由兜底保障向適度普惠轉變。鼓勵有條件的區建立高齡津貼制度。適時調整百歲老人營養補助費標準。完善困難老年人服務(護理)補貼制度,適時調整補貼標準,實現城鄉統籌、應補盡補。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制度。
3.社會救助制度。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體系。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社會救助標準統籌。對符合低保、特困供養條件的困難老年人,按政策規定享受相關待遇。完善醫療救助制度,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機制覆蓋率達到100%。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加強對老年人的“救急難”工作。
4.公益慈善事業。鼓勵面向老年人開展募捐捐贈、志愿服務、慈善信托、安全知識教育、急救技能培訓、突發事故防范等形式多樣的公益慈善活動。廣泛動員慈善組織、愛心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開展老年人社會救助和慈善募捐活動。依法加強對公益慈善組織和公益慈善活動的扶持和監管,依法及時查處以公益慈善為名實施的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等違反法律法規、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加強民政部門與公益慈善組織、社會服務機構之間的信息對接和工作銜接,實現政府救助與社會幫扶有機結合。
?。ǘU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
1.夯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基礎。
?。?)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逐步建立支持家庭養老的政策體系,支持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和承擔照料責任。支持城鄉社區定期上門巡訪獨居、空巢老年人家庭,幫助老年人解決實際困難。引導照料中心、托老所等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創新服務模式、提升質量效率,為老年人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和專業化服務。鼓勵老年人參加社區鄰里互助養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動扶持殘疾、失能、高齡等老年人家庭開展適應老年人生活特點和安全需要的家庭住宅裝修、家具設施、輔助設備等建設、配備、改造工作。通過“互聯網+養老”模式,鼓勵引導各種服務模式競相發展,推廣智能居家養老服務。
?。?)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結合民政服務設施專項規劃修編,加強養老體系、設施規劃建設研究,統籌規劃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新建城區和新建居?。ㄐ。﹨^按要求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老城區和已建成居?。ㄐ。﹨^無養老服務設施或現有設施未達到規劃要求的,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建設。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整合利用。支持在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備康復護理設施設備和器材。鼓勵有條件的區通過委托管理等方式,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無償或低償交由專業化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項目團隊運營。
?。?)搭建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立數據庫,對我市老年人基本狀況、服務需求、養老服務資源和政府補貼資金等信息,進行準確統計,實現全面掌控。加強監督管理。通過信息平臺,對我市養老設施運行、養老服務開展、補貼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日常動態監管。強化資源共享。通過信息平臺與區、相關部門實現數據對接、信息共享,對社會養老服務組織(企業)提供數據支持,為政府及有關部門制定養老服務發展政策和決策提供數據依據。
?。?)繼續推進照料中心運營機制改革。新建的照料中心全部實行由養老機構和企業承包運營服務,原有的照料中心逐步實現。對符合條件的社會化運營照料中心給予運營補貼。延伸照料中心服務功能,向居家的行動不便、空巢和失能老年人延伸服務,將有條件的照料中心升級為社區老年服務中心,使其成為政府搭臺、企業運營、居民受益的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推進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
2.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
?。?)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公辦養老機構在保障特困老年人自愿入住的基礎上,轉向以收住失能老年人為主。市和區建立公辦養老機構“公開輪候、評估入住”機制。完善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管理辦法,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政府投資建設和購置的養老設施、新建居?。ㄐ。﹨^按規定配建并移交給民政部門的養老設施、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等改建的養老設施,均可實施公建民營。
?。?)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貫徹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有關政策要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對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申請興辦養老機構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加強開辦支持和服務指導。落實好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投融資、稅費、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鼓勵采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調整現行社會辦和公建民營養老床位補貼標準,鼓勵社會辦養老機構多收住失能老年人。允許養老機構依法依規設立多個服務網點,實現規?;?、連鎖化、品牌化運營。鼓勵整合改造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存量商品房等用于養老服務。
?。?)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建立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的養老機構服務發展機制,塑造養老機構安全、誠信、優質的服務品質。加強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管,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評估,實行評估結果報告和社會公示。加強養老服務行業自律和信用體系建設。依法依規從嚴懲處欺老、虐老行為。
3.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推動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達標,在保障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積極為低收入、高齡、獨居、殘疾、失能農村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推廣多種形式的互助養老模式,完善農村幸福院等養老服務設施,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村委會、老年協會等作用,積極培育為老服務社會組織,依托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站)等設施,為農村老年人提供豐富多彩的關愛服務。
4.推進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通過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政策銜接機制、信息開放機制、項目對接機制、合作交流機制、委托調研機制,促進京津冀三地養老服務事業協同規劃、資源共享、服務對接、平衡發展。
?。ㄈ┙∪】抵С煮w系。
1.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加強合作。
?。?)完善醫養結合機制。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鼓勵開通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預約就診綠色通道,推動二級以上醫院與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等之間的轉診與合作。推動中醫藥服務與養老服務結合,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和養生保健優勢。到2017年底,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或與醫療機構簽約服務達到80%以上。到2020年底,在居家、社區和機構三個層面,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城鄉社區醫養結合網絡服務功能全面覆蓋,養老機構和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服務優勢有效對接。
?。?)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支持養老機構舉辦和聯辦醫療機構,鼓勵基層機構開設老年護理病區。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支持有相關專業特長的醫師及專業人員在養老機構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養生等非診療性健康服務。對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
?。?)統籌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資源。合理布局養老機構與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等,研究制訂老年康復、護理服務體系專項規劃,形成規模適宜、功能互補、安全便捷的健康養老服務網絡,將老年人基本疾病診治與護理、健康管理(健康體檢與咨詢)、慢性病康復、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與生活起居照顧、精神心理照護、文化活動服務、綜合服務管理等陪護照顧服務有機結合,切實保障老年人健康。
2.加強老年人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開展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健康教育和咨詢、中醫養生保健等服務的能力。加強對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和健身活動指導,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至10%?;鶎俞t療衛生機構為轄區內65周歲以上老年人普遍建立健康檔案,開展健康管理服務。加強對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口腔疾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導、綜合干預。指導老年人合理用藥,減少不合理用藥危害。加強老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社區管理和康復服務。
3.發展老年醫療與康復護理服務。
?。?)加快發展康復醫院、護理院和臨終關懷醫院等??漆t院。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病科。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推動開展遠程服務和移動醫療,逐步豐富和完善服務內容及方式,做好上門巡診等健康延伸服務。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為老年人特別是高齡、重病、殘疾、失能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服務。鼓勵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工作志愿者為老年人開展義診。加強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輔助器具配置人才培養,廣泛開展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認知知覺功能康復訓練等老年康復護理服務。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腦卒中患者、殘疾人、結核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到2017年底,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到60%以上,其中簽約老年人120萬。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按照本市家庭病床設立條件的有關規定,開展醫養結合的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具備家庭病床服務資格的,可以申請建立家庭病床,為行動不便且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做好家庭病床服務。
4.加強老年人體育健身。結合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依托城鄉公共設施建設適合老年人體育健身的場地設施,廣泛開展老年人康復健身體育活動。支持街道(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體育健身場地。支持公共和民辦體育設施向老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繼續舉辦我市老年人體育健身賽事。鼓勵發展老年人體育組織,到2020年底,90%的街道(鄉鎮)建立適合老年人參與的基層體育組織,城鄉社區普遍建立適合老年人參與的健身活動站點和體育團隊。
?。ㄋ模┓睒s老年消費市場。
1.豐富養老服務業態。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企業,鼓勵連鎖化經營、集團化發展,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規范、服務標準的龍頭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養老服務產業集群。支持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養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鼓勵金融、地產、互聯網等企業進入養老服務產業。推廣智能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和效率。
2.增加老年用品供給。引導支持相關行業、企業圍繞健康促進、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慢性病治療、康復護理、輔助器具和智能看護、應急救援、通信服務、電子商務、旅游休閑等重點領域,推進老年人適用產品、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支持老年用品制造業創新發展,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促進產品升級換代。豐富適合老年人的生活用品、醫療保健等供給;加強老年用品的質量監管,鼓勵開辟老年用品的體驗和市場推廣,繼續舉辦老齡產業博覽會。
3.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加強對老年用品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以科技產品研發和產業創新帶動相關老年用品市場的創新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單位積極承擔各類科技計劃支撐的研發項目。支持適老科技項目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老年用品產業領域科技創新與應用項目。
?。ㄎ澹┙ㄔO老年宜居環境。
1.推動設施無障礙建設和改造。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老舊樓區公共設施適老環境改造制度,出臺老年人居家養老環境改造服務辦法,完善涉老工程建設標準規范體系,在規劃、設計、施工、監理、驗收、運行、維護、管理等環節加強相關標準的實施與監督。加強與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關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獲得社區服務密切相關的公共設施的無障礙設計與改造。加強居住區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重點對坡道、樓梯、電梯、扶手等公共建筑節點進行改造。有條件的區和街道(鄉鎮)開展改造試點。探索鼓勵市場主體參與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的政策措施。
2.營造安全、綠色、便利生活環境。加強老年人住宅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滿足老年人基本的安全通行需要。按照就近便捷的原則推進社區老年生活圈服務建設。加強對養老服務設施的安全隱患排查和監管。加強養老服務設施節能宜居改造,將各類養老機構和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納入綠色建筑行動重點扶持范圍。推動老年人共建共享綠色社區、傳統村落、美麗宜居村莊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支持多層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引導、支持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
3.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開展形式多樣的敬老養老助老宣傳教育活動,推動敬老養老助老教育進學校、進家庭、進機關、進社區。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繼續開展“敬老月”系列宣傳活動。落實我市老年人優待政策。
?。┴S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建設老年教育四級辦學體系。建設老年教育“市老年大學—區老年大學—街道(鄉鎮)老年學校—社區(村)學習點”四級辦學體系。推進市、區老年大學建設,充分發揮其龍頭示范作用,帶動老年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推廣天津市老年人大學校外辦學模式,增設校外教學實踐基地35個,總數達到150個。推進天津老年遠程學習網建設,網上老年教育視頻課程達到100個門類。依托天津廣播電視大學辦學體系,搭建覆蓋城鄉的老年在線學習平臺,提供豐富多樣的老年教育課程,為老年人提供學習、咨詢、輔導、交流等支持服務。老年教育示范工程依托社區學校、社區活動中心等社區教育機構,在市民身邊試點建設100個社區老年學習中心,滿足老年人就近便利的學習需求。鼓勵部門、行業企業、高校舉辦的老年大學進一步提高面向社會辦學開放度,支持各類社會力量舉辦或參與老年教育。到2020年底,以各種形式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20%以上。
2.推進老年文化建設。調動各部門積極性,支持和鼓勵社會組織積極開展老年文化賽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老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為老年人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便利。積極推進基層社區老年文化建設,開展群眾性老年文化活動,培育老年文化活動品牌。鼓勵創作發行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圖書、報刊以及影視劇、戲劇、廣播劇等文藝作品。鼓勵制作適合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傳播的優秀老年文化作品。加強數字圖書館建設,拓展面向老年人的數字資源服務。加強專業人才和業余愛好者相結合的老年文化隊伍建設。
3.建立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體系。推動養老服務從基本生活照顧向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領域延伸。設立專業評估和咨詢服務機構,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評估、知識普及和咨詢等精神關愛服務。繼續開展“點亮心靈 守望銀齡幸福——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活動。確立人才培養機制,培訓老年人精神關愛志愿者。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積極創建我市老年人精神關愛中心,有條件的區建設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站,積極推進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進社區、進家庭、進機構。
?。ㄆ撸U大老年人社會參與。
1.倡導樹立積極老齡觀。引導老年人樹立終身發展理念,倡導老年人保持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精神狀態,弘揚社會正能量,鼓勵老年人自愿量力、依法依規參與經濟社會發展,改善自身生活,實現自我價值。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老年人,破解制約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法規政策束縛和思想觀念障礙。
2.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將老年人才開發利用納入各級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幫助有意愿且身體狀況允許的貧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崗位技能培訓或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通過勞動脫貧或致富。推動用人單位與受聘老年人依法簽訂書面協議。依法保障老年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合法收入、安全和健康權益。開展“老有所為”先進典型人物事跡宣傳活動。
3.大力發展老年志愿服務。支持老年人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公民道德建設、公益事業、社會治安、移風易俗、民事調解、社區文化活動等社會事務和社區工作。發揮老年人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進建立健康老年人參與志愿互助服務的工作機制,完善志愿服務登記和管理制度,探索志愿服務“積分制”,到2020年老年志愿者注冊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12%。
4.大力提升老年協會能力建設和規范化建設。堅持扶持發展和規范管理并重,加強老年協會的培育扶持和登記管理,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措施加大對公益性、互助性、服務性、專業性基層老年協會的支持力度。繼續推動老年協會加強能力建設和規范化建設,提高專業素質、服務能力和社會公信力,促進老年人通過社會組織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支持老年社會組織參加或承辦政府有關人才培養、項目開發、課題研究、咨詢服務等活動。制定老年協會規范化建設及考核評估辦法。鼓勵和支持老年協會參與養老服務。確立城鄉老年協會示范品牌,全面提升能力建設。到2020年底,建立健全區、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全覆蓋的老年協會組織網絡,城鄉社區基層老年協會覆蓋率達到90%以上。推進老年協會的區、街道(鄉鎮)、社區(村)規范化工程,提升基層老年協會能力。推動各級老年協會特色活動與社區助老服務的有機結合。
?。ò耍┍U侠夏耆撕戏嘁?。
1.完善老齡事業法規政策體系。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推進老年人權益保障配套法規的制定和宣傳。積極聽取老年人的意見建議,研究建立老年人監護制度,加快老年人社會服務、社會優待、社會參與等制度建設。健全優待老年人的財政投入、服務標準、服務評價、檢查監督、獎勵表彰等政策。
2.建立健全老年人權益保障機制。健全貫徹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法規的聯合執法、執法檢查、綜合評估等制度。做好老年人來信來訪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老年社會組織作用,完善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社會監督、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多部門快速反應聯合查處綜合治理等機制。
3.廣泛開展普法宣傳。貫徹落實我市“七五”普法規劃要求,實行普法責任制,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法規普法宣傳教育,推動普法宣傳教育規范化、常態化,強化全社會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法治觀念,開展更多適合老年人的法治宣傳活動,幫助老年人學法、懂法、用法,提高守法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
4.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不斷擴大對老年人的法律援助覆蓋面,拓展基層服務網絡,推進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向城市社區和農村延伸,創新服務方式方法,提升服務水平,努力提供便捷周到的法律援助。重點關注高齡、空巢、失獨、失能半失能、失智及經濟困難老年人的需求,做好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
5.完善法律服務工作措施。倡導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對經濟困難但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老年人減免法律服務收費,對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案件予以費用減免,對80歲以上的老年人辦理遺囑公證免費。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便老助老措施,為老年人免費提供及時、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
四、實施保障
?。ㄒ唬┘訌娊M織領導。堅持黨對老齡工作的統一領導,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規劃實施提供堅強保證;強化各級政府落實規劃的主體責任,將本規劃主要任務指標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納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和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加強專家支持系統建設,建立由多學科、多領域專家參與的專家顧問制度,為規劃實施提供技術咨詢、評估和指導。
?。ǘ┙∪淆g工作體制機制。市、區兩級老齡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要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努力形成推進老齡事業發展的整體合力,落實任務目標。市、區兩級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要按照“三定”方案配齊工作人員,切實履行參謀助手、綜合協調、督促檢查、調查研究的工作職責。
?。ㄈ┩晟仆度霗C制。各級政府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老年人口增長情況,建立穩定的老齡事業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市福利彩票公益金,50%以上要用于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并隨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鼓勵社會資本創辦養老機構,并給予一定政策傾斜。落實和完善鼓勵政策,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入老齡事業,倡導社會各界對老齡事業進行慈善捐贈,形成財政資金、社會資本、慈善基金等多元結合的投入機制。
?。ㄋ模┩七M信息化建設。落實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在切實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著力推動各有關部門涉及老年人的人口、保障、服務、信用、財產等基礎信息分類分級互聯共享,消除信息孤島。在此基礎上推動搭建全市互聯、上下貫通的老齡工作信息化平臺,加強涉老數據、信息的匯集整合和發掘運用,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可信統計分析決策機制。積極推進為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在城市社區全覆蓋、在農村地區擴大覆蓋,推進信息惠民服務向老年人覆蓋、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更好地服務于保障改善老年人民生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ㄎ澹┘訌娙瞬排囵B。推進涉老相關專業教育體系建設,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經營管理、康復輔具配置等人才。建立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職稱評價和技能等級評價制度,拓寬養老服務專業人員職業發展空間。逐步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薪酬待遇,完善養老服務用工補貼制度。推行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制度,支持養老服務企業職工提升技能水平。
?。┘訌娍茖W研究。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設立我市老齡科學研究基地,提升我市老齡事業研究水平。完善老齡科學學科體系,加快老齡科學人才培養。組建老齡專家智庫,建立專家咨詢制度。加強我市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完善老齡事業統計指標體系,建立老齡事業統計公報定期發布制度。推動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加強老齡數據、信息的匯集整合和開發運用。
?。ㄆ撸┘訌娀鶎庸ぷ?。進一步完善老齡工作機制,保證城鄉社區老齡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難有人幫。建立基層老齡工作先進典型激勵機制。繼續推進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社會化,建立健全老年人原工作單位、居住社區、老年社會組織和基層黨組織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老年協會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作用??偨Y創建離退休干部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探索老年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探索建立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參與老年人管理服務的常態化機制和制度化渠道。
?。ò耍┘訌娦麄鹘涣?。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加大對人口老齡化國情、老齡政策法規、老齡事業發展重大主題以及老齡工作典型人物、事跡、經驗等的宣傳報道力度,提升輿情研判引導能力,營造全社會關注老齡問題、關心老齡事業、支持老齡工作的良好氛圍。加強與國內外老齡工作和養老體系先進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ň牛┘訌姸酱贆z查。各區政府要根據本規劃,結合實際制定本區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具體實施方案,細化相關指標,確保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見到實效。鼓勵各區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創造性地實施規劃。強化各部門在落實規劃所提出的各項任務和重點指標中的職責,加強監管與評估,及時解決老齡工作的矛盾和問題。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區的指導、督促,及時檢查并向市政府報告工作進展情況。搭建社會監督平臺,健全第三方評估機制,適時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