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十三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正式發布。
推進自行車回歸城市
推進自行車回歸城市。全面推進自行車網絡建設,五環內治理完善3200公里連續成網的自行車道路系統。優化自行車租賃設施網點布局。在大型商業街區建設空中、地下連廊,建設文保區慢行胡同,多措并舉提升慢行交通便利化水平。
加密軌道交通線網。完善中心城軌道交通線網,推進3號線、12號線、中央商務區線建設。加快地鐵軌道交通17號線、19號線一期建設,增加軌道交通快線。建設首都機場線二期、昌平線南延、房山線北延、8號線四期、7號線二期等線路,增強網絡連通性,整體提升運行效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提高到900公里,分擔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例超過55%。
優化地面公交線網。推進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兩網融合和一體化服務。施劃改造連續成網的公交專用道,累計達到1000公里。推廣直達快線、商務班車等定制公交。加快建設北苑北、蘋果園、望京西、奧體南區等綜合交通樞紐,建成馬官營中心站等立體公交場站,推動房山閻村等交通樞紐建設,實施中心城區長途客運站功能外遷。
推進區域單行系統建設
完善城市交通需求管控。繼續實施小客車總量調控政策,研究完善機動車限行政策。完善差別化停車收費價格管理政策。推廣電子繳費,嚴格路側停車收費管理,防治違法停車。
優化城市骨干道路網。加快城市道路設施建設,建成麗澤路、姚家園路等快速路,基本實現中心城快速路網規劃,提高進出城和遠距離快速通行效率。推進巴溝路、西大望路南延、石榴莊路西延等建設,打通“三環半”主干路系統。加快建設長安街西延、永引渠南路、柳村路南段、化工路、北辛安路、古城南街等城市主干路,中心城主干路規劃實現率達到70%,四環內主干路網基本建成。
推進微循環及支路網建設,集中、連片成網建設次支路,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加密城市道路網,全部建成城六區微循環道路。推行區域單行系統建設,打造緩解交通擁堵示范區。
南苑機場外遷
建成北京新機場工程及配套交通網絡,與現有首都國際機場共同構建“雙樞紐”格局。建設空軍南苑新機場,外遷現狀南苑機場,打開北京南大門。
建設互聯互通高速鐵路網。加快京沈、京張、京霸等高速鐵路建設,加快建設京唐、京石城際和城際鐵路聯絡線,研究推進城際鐵路聯絡線北延工程。推動鐵路貨運外環線建設,推進五環內鐵路貨運功能外遷,建設清河、豐臺、星火等鐵路樞紐,緩解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北京站壓力,優化鐵路樞紐功能格局。
完善便捷通暢公路交通網。建成京臺、京秦等國家高速公路。建成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疏解過境貨運交通。建成新機場高速、新機場北線高速、興延高速、京密高速、延崇高速等高速公路,提級改造109國道為高速公路,研究推進承平高速公路北京段,實施京開高速拓寬工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200公里。
恢復前門月亮灣水景
提升城市河湖水系生態景觀。推進玉河南段、前門月亮灣地區護城河等歷史河湖景觀恢復,重現水穿街巷歷史風貌。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43億立方米以內。
強化再生水循環利用。全面建成清河第二、槐房等再生水廠,全市再生水生產能力達到700萬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立方米。
恢復永定河生態功能。建設永定河綠色生態廊道,重現河道歷史自然風貌。建成小紅門等再生水利用工程。實施官廳水庫庫濱帶治理,提升北京新機場及臨空經濟區生態環境品質。
城六區、南部平原地區無煤化
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900萬噸以內,2017年城六區和南部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推動建設城市副中心
高水平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礎設施。建成7號線二期、八通線二期,推動開行市郊列車。建設城際鐵路聯絡線,加強首都機場與新機場之間交通聯系,為環球影城提供交通保障,進一步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密云、懷柔、順義軌道交通聯系。建成廣渠路二期及東延工程,建設觀音堂路,提級改造潞苑北大街并與姚家園路實現連通,推進宋梁路與通懷路連通。試點近零排放區。積極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推進潮白河、北運河生態廊道治理,建設環狀生態森林帶和減河、西海子等生態休閑公園。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