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由民政部和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上,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在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方面做了五件比較大的事情。
一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在全國全面推行,并合并成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二是2014年中央決策改革機構和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目前各地正在陸續啟動實施。
三是去年中央做出了基本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決策。
四是針對人口流動性問題完善養老保險跨地區、跨制度銜接政策,異地安置退休人員醫療保險直接結算政策。
五是決定研究漸近式推遲退休政策。
今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在養老保險方面應該做些什么事情?胡曉義將其歸納為9件事情:
一是制定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這件事情已經列入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工作計劃,我們完成了就算頂層設計做好了,其中難點和重點是漸近式延遲退休方案,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完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方案。
二是抓緊實施全社會參保率,繼續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
三是落實好全國首次對機關事業和企業單位退休人員統一調整基本養老金待遇的政策,這可以為整個規劃期建立起基本養老金的合理機制探索路徑。
四是落實國務院決策的階段性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率政策。要全面研究政策,企業和個人責任清晰、分擔籌資機制合理。
五是全面穩妥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一步增強制度的公平性。
六是施行好基礎養老金基金的結存,投資運營政策,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投資回報率。同時要深入研究化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保險金的策略。
七是大力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險。
八是研究以老年人為重點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九是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險公共服務設使建設,大力推進和完善社會保險標準化、信息化服務,全國統一社會保障卡,今年要爭取發行到10億張,實現規劃期末覆蓋90%人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