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長護險國家試點城市達49個,參保1.4億人,累計享受待遇達160萬人。]
我國65歲以上人口在去年末達到2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4.2%,意味著我國進入了深度老齡化社會。在此背景下,失能人口數的增加對我國尚未定型的老年照護體系形成了嚴峻挑戰。
面對滾滾而來的“銀發浪潮”,地方政府紛紛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今年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將長護險試點從石景山區推向全市。重慶市已從2022年1月1日起將長護險試點擴大到全市所有區縣。
第一財經從試點地區了解到,長護險提升了失能老人的生活質量,切實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經濟和事務負擔,但在試點過程中也出現了個人繳費意愿不足、評估標準待完善、參保人員不理解等問題。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對第一財經表示,建立獨立的籌資渠道、提高商保經辦機構能力以及培養專業護理人員隊伍是長護險擴圍中面臨的三個核心難題。
49個國家試點城市
惠及160萬失能人口
今年是我國長護險試點的第七年。2016年6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率先在全國15個城市啟動國家層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試點工作。
2020年9月,國家醫保局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新增14個試點城市,并會同財政部印發《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在更大范圍探索適應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長護險國家試點城市達49個,參保1.4億人,累計享受待遇達160萬人。年齡大、身體多病、臥床且病情不穩定是大多數重度失能老人的生存狀態,長護險試點所服務的就是這部分目標人群。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翻身、洗發、理發等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小事,但對于很多臥床老人和家屬來說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老人的生活質量就會大打折扣。第一財經在石景山區采訪時了解到,有家屬表示,由于不知道如何操作,家里老人失能五年都沒有好好洗過澡,直到有了長護險之后,專業護理人員帶著專業的設備上門才真正解決了失能老人的洗澡問題。
石景山區是我國第二批國家試點。2020年11月,石景山區全域啟動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擴大長護險試點工作。石景山區的長護險試點待遇保障水平為3000元/月,基金支付標準控制在70%。長護險服務分為機構護理、機構上門護理和居家護理三種方式。截至目前,石景山試點累計享受待遇3284人(實時享受待遇2704人),其中機構護理537人,居家護理2747人。
國家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經辦服務。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目前保險公司參與超過70個城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為50多萬失能老人提供了長期護理服務。
泰康養老石景山區長護險經辦網點負責人介紹,20%的失能老人在機構,80%的在家庭,照護服務呈現點多、鏈條長、服務面廣的特點。來自全國的多家養老和護理機構紛紛在石景山“試水”,簽約的機構從試點之初的30多家增加到現在的70多家,護理人員從200個增加到了500個。
北京市石景山區醫保局局長李鳳芹對第一財經表示,石景山區的老齡化程度排在北京各區縣第二位,企業退休職工較多,長護險試點切實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經濟壓力和照護負擔,專業的護理服務改善了失能老人的生存狀態,提高了老人和家屬的生活質量。
長護險擴圍
需破解籌資和服務的難題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最新數據,65歲及以上人口為2005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4.2%。這是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過14%。有研究數據顯示,老齡化加速也將帶來失能失智人口數的大幅增加,到2025年我國失能總人口預計將上升到7279.22萬人,2030年將達1億人。
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老年人口照護問題日益凸顯?,F實的情況是由于生育水平下降、生活觀念變化、家庭小型化趨勢、人口流動增加及婦女勞動力市場參與率的提高等因素,家庭長期照護的功能逐漸弱化,社會化老年人照護體系亟待完善。
近日,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
朱銘來表示,從地方試點經驗來看,資金來源是長護險試點擴圍面臨的首要問題。先從職工醫保開始起步就是因為職工醫保通過對醫?;鸬尿v挪可以在不增加繳費負擔的前提下籌集長護險所需資金,但居民個人繳費是自愿的,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無法保證參保人數的普及性,如果沒有財政補貼,居民醫保難以推行長護險。
“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已被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列為了2022年重要任務之一。今年1月,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對《北京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擴大試點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
這份意見征求稿提出,參保對象是參加本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暫不含學生、兒童),應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參保范圍,分步實施。2022年先啟動本市城鎮職工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再適時啟動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2月23日,北京市醫保局對征求意見情況的說明中提到,針對長期護理保險不應作為強制性社會保險的建議,不予采納。理由是根據國家醫保局、財政部《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的內容,試點階段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個人繳費部分可由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代扣代繳。長期護理保險是一項社會保險制度,不同于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具有共濟性和強制性。
“長護險作為獨立的第六險,必須有獨立的資金來源才能形成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疫情期間無法加大繳費力度但長護險保費早晚都要進行額外征繳,這個情況應該提前向參保人員充分說明。額外征繳不應該成為‘禁區’,應制定更加合理的征繳方案,明確對特殊人群的減免政策,而一般人群則需通過繳費來享受這項待遇。”朱銘來說。
從全國范圍來看,護理服務機構和護理專業人員不足是長護險擴圍的另一個瓶頸。
朱銘來表示,由于護理資源不足,一些地方在推行長護險時,只能依靠家庭的親情護理,這只是對傳統家庭護理提供了經濟上的補貼,可以作為短時間應急的方案,但從長遠來看,還是要進一步提升專業化的護理能力,希望有關部門能在建設專業護理隊伍方面出臺更有力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