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惠民保”的增長速度并沒有停歇。近日發布的《2021大中城市中產人群養老風險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在調查國內10個典型城市、5050人次的中等收入群體中發現,受訪者中有53.2%沒有購買任何形式的商業保險。在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受訪者中,自報保額平均為12.9萬元,其中,自報保額在10萬元以下的占63.45%。受訪者中有20.8%參與了網絡互助性質的互聯網保險,22.9%購買了“惠民保”。
健康投資動力不高
《藍皮書》顯示,對北京、上海、深圳等10個城市進行抽樣調查后發現,在平均年齡為43.4歲的中等收入群體中,受訪者的社會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8.9%,仍有5.4%的個體就業者未參加社會醫療保險。
目前,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2020年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分別覆蓋3.45億人和10.17億人,全年醫??傊С?/span>2.1萬億元,但醫保的報銷范圍仍然有限,個人自費醫療支出負擔較高。2020年,我國健康險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分別為0.8%和579.5元/人,遠低于國際水平。專家指出,健康保障的高需求與低投保率之間形成鮮明對比,這與保險意識、醫保認知和健康管理方式等因素有關。
調查中,74.5%的受訪者對退休后大病醫療費用表示擔憂,70.0%的受訪者對慢性病表示擔憂,反映出大多數人認為重大疾病會增加退休后的經濟負擔。在健康保障預期上,受訪者普遍不樂觀。63.1%的受訪者認為基本醫療保險滿足不了退休后一半的醫療費用支出。
據調查,分別有50.4%和40.7%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愿意”或“比較愿意”為自己和家人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更多,但只有6.2%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增加20%以上,受訪者增加健康投入的行動力不高。
調查顯示,個人投保商業健康保險的比例并不高。受訪者中只有5.5%、7.4%、8.0%的人分別投保了健康意外保險、重大疾病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有53.2%的人未購買任何形式的商業健康保險。
由政府支持、具有普惠性質的城市定制型“惠民保”,因為投保門檻低、保障水平高,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和參與。從參加“政府普惠保險”情況看,上海受訪者的參與比例最高,為32.7%,石家莊最低,為17.5%。城市之間投保率差距過大的主要原因,是各地推出“惠民保”的進度有先后,推廣力度也各不相同。深圳和上海的受訪者中,分別有11.8%和12.8%的人購買了長期護理保險,購買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城市。這與兩地注重推進商業健康保險有很大關系,上海市是稅優健康險的試點城市,深圳市則是最早開放醫保個人賬戶資金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城市。
銀行存款仍為主要投資方式
通過調查問卷,對10個城市中等收入人群退休生活方式預期、金融保險知識和退休規劃等情況調研發現,盡管大部分人表示“考慮過制定退休規劃”,但“有想法并行動”的僅占28%,64.5%的受訪者表示“想做但沒有采取行動”或“不知道如何做”。對商業健康保險非常了解與比較了解二者之和為70.0%。但從實際情況看,對這類保險的購買比例并不高。
2020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64億人,占比達18.7%,處于輕度老齡化階段,人口老齡化將是我國今后較長時間的基本國情。調查發現,受訪者已經意識到專業化和社會化照顧服務的重要性,但仍沒有充分意識到人口老齡化的沖擊。
其中,75.1%的受訪者表示,大多數時間有定期理財偏好,年齡越大、學歷越高、收入越高的人群偏好越強,但這部分人群投資仍然以銀行存款為主,比例約占32.3%。而30.8%的受訪者認為,老年生活將由子女照顧,選擇由配偶照顧和自己照顧的只分別占21.3%和19.3%,選擇由養老機構照顧的占21.4%。
相比于銀行存儲的積極性,對健康保障的準備上,只有38.0%的受訪者認為醫保只能滿足退休后20%至40%的醫療支出,40.7%的受訪者認為能夠滿足40%至60%的醫療支出,只有1.8%的人認為能夠滿足80%以上的醫療支出。在商業健康保險方面,受訪者中有超過一半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在已經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人中,自報保額在10萬元以下的占一半以上。
養老財富儲備缺口大
調查顯示,社會養老保險收入是養老金收入的主要來源,第二支柱企業(職業)年金和第三支柱商業保險參與率均不足20%,導致養老金的總體替代率相對較低。調查發現,養老金替代率水平僅為39.5%,與52%的國際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在調查樣本中,近70%的人未參加任何年金和商保計劃,來自社會養老金的收入替代率僅為35%左右。
中國社科院測算得出,若希望未來養老金替代率(即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達到50%以上,樣本城市平均收入個體的養老金風險指數為≥21.01%,這說明從養老金收入角度分析,這些城市中產以上人群有21%的收入缺口。如果將個人的金融資產和房產也納入養老規劃,風險指數將有所下降,但這僅為最理想狀態。
專家指出,在養老財富儲備、健康保障、養老規劃認知三類風險疊加的情況下,中國家庭未來的養老需求凸顯:一是更加充分的退休金收入支持;二是醫養結合,居家、社區、機構三方協同互補的養老服務。
從供給方面來看,養老金儲備三支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健康保障和社會化養老服務供給明顯不足,機構、社區養老條件有限,醫養結合在各細分領域仍有廣泛的供給缺口和錯配,不同客群所需的個性化服務也尚待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