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養老服務已成為關系社會穩定和民生福祉的重大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天津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丁梅連續多年關注養老問題。過去一年,她調研走訪了大量養老機構發現,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經受了嚴峻考驗,各類養老機構和廣大從業人員為守護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付出了巨大代價。當前疫情防控已進入新階段,需要關注養老服務行業發展面臨著的諸多困難。她建議加大對養老機構扶持力度,“這也是守護更多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調研中,丁梅發現養老機構主要存在“缺錢、缺人、缺資源”等四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目前養老機構不適應公共衛生管理的要求。她注意到,現行養老機構建設標準沒有考慮到如新冠病毒感染等傳染病防治的需要,部分養老機構設施老舊,還有些是舊樓改造而成,難以配備獨立通道、設備設施,缺少隔離緩沖區,沒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同時也缺乏具備公共衛生管理和疾病防控知識技能的專業人員,難以適應疫情防控的要求。
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是,眼下養老機構大多數都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一方面是疫情發生以來,養老機構在環境改造、設施設備、核酸檢測、人力資源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和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長期實行封閉管理,入住老人減少,床位使用率降低,養老機構的收入降低,資金壓力陡增。
最突出的矛盾是,養老機構人力短缺問題。調研中一些養老機構負責人反映,由于養老機構實行封閉管理,護理人員長時間不能回家,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加之工作繁重,身心壓力大,導致人員流失嚴重。人員短缺造成了管理質量下降,進而又影響了入住率,形成了惡性循環。
此外,養老機構醫療保障渠道不夠暢通。養老機構本身能夠提供的醫療服務有限,加之養老機構內老人往往基礎病多,一旦必須送醫又面臨醫療資源短缺、無人照護的難題。
針對上述問題,丁梅建議,要修訂養老機構建設標準,將傳染病防治相關要求納入其中。新設立的養老機構需按標準建設,鼓勵現有養老機構因地制宜進行提升改造,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和技術保障。加強養老機構與屬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和疾控機構的協作,推進醫養防融合發展。
加大對養老機構的資金扶持力度,建議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政策補貼等形式,鼓勵各地制定扶持養老機構紓困發展的政策。同時,將國家和各地相關助企紓困政策延伸到養老服務行業,包括實施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發放一次性穩崗補貼、給予房租減免及相關金融扶持措施。同時,積極探索為養老服務行業提供政策性融資擔保支持。
針對養老機構招不到養老服務人員的問題,丁梅建議,鼓勵各地出臺機構員工成本運營補貼措施;將養老機構納入重點機構緊缺急需人才用人單位,對符合條件的人員在落戶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同時加強對養老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拓展職業成長渠道,加強職業尊榮感。此外,她還建議暢通醫療保障渠道。對養老機構所需的藥物和物資建立穩定的保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