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想在手機App上給車辦理年檢,教了兩次也不知道怎么操作,截圖、畫圖都不懂,最后還是我回去給操作的。”看到了最近微博熱搜話題#爺爺用原價給我買了四個蛋撻#,王先生也和記者分享了家里老人在面對App時的無措。
“因為不知道怎么通過手機繳座機電話費,我媽每次都要坐車去網點,去年網點關了,我媽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我家老人連用手機上傳圖片這種操作都學不會,每次都是嗯嗯會了,讓做一遍,到第二步就卡殼了。”“平時都要戴老花鏡,很多App上的字完全看不清,更別說操作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App仍是不少老人生活中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
為了縮小這道鴻溝,去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決定自2021年1月起開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如今,距離開展專項行動已近一年,App適老化改造如何了?
邁出第一步
剛剛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占比高達18.7%。全國老齡辦預測,按照當前人口增長幅度,2030年我國將成為中度老齡化社會。
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四十八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其中12.2%為60歲以上的“銀發族”。此外,我國還有4.02億非網民,其中也有不少“銀發族”。
網絡繳費、移動支付、掃碼點餐、遠程教學、掌上醫療……在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網絡的現代社會,很多時候,互聯網應用卻讓不少“銀發族”望而卻步。隨著老齡化人群規模日益壯大,App適老化改造已刻不容緩。
距離開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行動已有近一年時間。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表示:“《專項行動方案》印發以來,已有104家網站和互聯網應用初步完成了適老化改造,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據趙志國介紹,這些成效包括,其一,老年人瀏覽新聞更輕松了,一些官方網站、新聞類應用增加了字體放大、語音播報等功能,頁面信息更加醒目;其二,線上購物更簡單了,部分電子商務類應用專門為老年人推出了簡化的搜索、選購、支付等操作流程,讓老年人網購更加便利;其三,購票打車更省心了,有的交通出行類應用上線一鍵訂票、一鍵叫車等服務,功能更加簡潔,幫助老年人快速購票、安全出行。
任重而道遠
App適老化改造邁出第一步,這對不少“銀發族”來說是好事,但應該看到的是,改造之途仍然路漫漫其修遠。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方面,各類App適老版的名稱起得五花八門,很難讓人一眼作出判斷,大字版、關懷版、長輩版、長輩模式、敬老版、簡明模式、幸福生活版……令人眼花繚亂的名稱,為用戶下載埋下了第一重困難。另一方面,App中會安插各類廣告和彈窗,其中不乏有誘導老年人下載其他App的內容。
此外,還有人發現,一些App的適老版存在功能缺失等問題。比如,相比正常版,適老版中缺少打車、訂酒店等功能,還有無法使用優惠券、不支持綁定銀行卡支付等問題。一些App會非法獲取個人信息,在后臺讀取用戶數據,給老年人的個人信息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賽迪研究院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魯金萍表示,從政策層面看,App適老化改造邁出了跨越“數字鴻溝”的一大步,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改造進度遲緩、操作流程復雜、標準規范不一、植入廣告收割利益等問題。
魯金萍進一步解釋道,賽迪研究院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在今年年底對進行適老化改造的App進行了摸底調查,其中發現不少問題。比較常見的一類問題是,App改造僅僅是“表面功夫”,比如首頁是“關懷模式”,但進入到二級界面后就恢復到了普通模式。
同時,操作流程復雜、標準規范各自為政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魯金萍告訴記者,一項對1747位60歲以上老人的調查數據顯示,在老年人使用App遇到的問題中,“無法記住操作流程”占比高達53.8%。而在已經開展適老化改造的App中,多數操作流程對于老年人來說仍過于復雜。有的App適老版是內嵌版,即需要從原App進入特定小程序后方能使用,一般這個操作需要3~4步;有的App開發了單獨的適老版,但由于缺乏統一命名和標準,導致命名層出不窮,下載時難辨真偽。
此外,在適老化改造過程中,部分App還存在借機收割老年用戶利益的情況。魯金萍坦言,一些App添加了0元領水果、簽到領金幣、看視頻賺金幣、邀請好友賺傭金等功能,利用部分老年人愛“貪小便宜”的心理來對他們進行精準“推銷”,這已經違背了適老化改造的初衷。還有部分應用出于利益考慮,會向客戶推薦信息流廣告和搜索廣告,變相“收割”老年人的利益。App適老化改造仍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