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養老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廣西養老服務領域里的首部立法?!稐l例》明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七種形式,新建小區需配套不低于300㎡的養老服務設施。
建立實施長期護理需求待遇保障機制
隨著老齡化人口時代到來,針對失能等老年人群體,為更好呵護照顧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減輕家庭成員照護困難,廣西量身定制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簡稱長護險)?!稐l例》明確實施長護險的主管部門和細化相關內容,并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家庭成員照護失能老年人的能力。
《條例》規定,鼓勵養老服務機構、紅十字會、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向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提供應急救援和照護技能培訓服務;規定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床位還有剩余的,可以按照見義勇為傷殘、計劃生育家庭等老年人優先輪候入住方式向社會開放;規定自治區應當重點保障重度失能老年人長期基本護理需求,建立實施長護險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和待遇保障機制。
居家養老服務延伸社區有七種形式
目前,廣西有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如何讓老年人在居家社區養老環境中獲得更好的體驗感?近年來,廣西陸續出臺一系列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的措施,此次條例賦予了法治的保障。
《條例》明確鼓勵、引導社會力量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具體內容,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務,不斷豐富居家養老服務供給。規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七種形式,包括開展嵌入式養老服務,物業等企業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務,開設長者食堂,設立家庭養老床位,企業運用智能技術手段方便老年人的居家出行、健康管理、應急處置等。
同時,《條例》明確推動醫療衛生、醫療保障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保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配備,為老年人治療常見病、慢性病用藥提供方便。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定期免費體檢、疾病預防、健康評估、醫療咨詢等服務。
推進智慧養老也要保留傳統服務渠道
在《條例》審議過程中,有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提出,立法要考慮老年人在信息時代下遇到的現實困難,在推進社區老年教育、智慧養老服務的同時,要適時保留和完善傳統服務渠道。
法制委員會采納了該建議,《條例》明確提供公眾服務的企事業組織應當尊重并支持老年人使用符合其能力和習慣的服務方式,保留并完善現場服務、現金支付等傳統服務渠道;現場設置適老化智能終端的,應當為老年人提供引導和幫助。
在促進老年人融入社會發展方面,《條例》明確應當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制定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推廣目錄,重點扶持安全防護、照料護理、健康促進、情感關愛等領域智能產品和服務及其支持平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
此外,鼓勵老年人發揮優勢和特長,自愿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社會活動。
新建小區至少配建300㎡養老服務設施
在提高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方面,《條例》明確了養老服務設施人均用地和配套建設設施的數值標準。
其中,規定人均用地不少于0.12㎡的標準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養老服務需求等情況逐步提高標準。
同時,規定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區應當按照規劃以及每100戶不低于20㎡且單處不少于300㎡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現有養老服務設施面積未達到每100戶不低于15㎡標準的,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配置。